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毫末的意思、毫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毫末的解释

(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2).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毫末"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本义 "毫"指动物细毛,《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本义为"长而尖锐的毛"(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末"原指树梢,《说文解字》释为"木上曰末"(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二字组合构成偏正结构,字面指"毫毛的尖端",特指细微到极致的物质形态。

二、引申义项

  1. 空间范畴:比喻极微小的长度单位,《列子·汤问》载"积于柔末,可使成丘山"(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列子集释》),形容从细微处积累可成显著变化。
  2. 时间维度:喻指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来源:中华书局《老子校释》),强调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抽象概念:引申为无关紧要的细节,《孟子·梁惠王上》注疏云"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孟子译注》),批评拘泥细枝末节的认知局限。

三、哲学内涵 该词浓缩着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既强调见微知著的认知方法,《韩非子·说林上》记载"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来源:中华书局《韩非子集解》);又包含防微杜渐的实践智慧,《后汉书·丁鸿传》提出"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来源:中华书局《后汉书》),形成独特的汉语哲学表达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毫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毫末”字面指毫毛的末端,即动物毛发最细小的尖端部分。例如《老子》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用树木生长的过程比喻事物从微小起始逐渐壮大的哲理。

二、比喻意义

  1. 极细微的事物
    常比喻极其微小的部分或数量,如“毫末之差”“毫末之利”。
    例:邹韬奋曾用“神奸巨猾,未损毫末”形容未受丝毫影响的状况。

  2. 发梢的代称
    在传统对联“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毫末”特指头发末梢,用于理发行业。

三、文学引申

古代文学中,“毫末”还引申为笔端或画笔,如杜甫诗句“岭雁随毫末”描绘绘画笔触。

该词以具体事物(毛发尖端)为基点,通过比喻和引申,既可用于哲学思辨,也可指代具体事物(如头发、笔触),体现了汉语中以小见大的表达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安驾八百姻娇别细残寒畅好车费沉积岩饬材痴腹垂芒辞伏村屠地券遁时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犯斋人飞梦飞英凤葆酆都峰林凤吟阜颠官声沽吊孤耸鼓柝贺启黄歌黄轻懽愉翦精损虑狡捷鲛客开支来轸龙袍论纂缕堤駡倨禖祝蕄蕄末位鸟噣劈荆斩棘棨戟起炕清密染疾撒旦三木山容声磁水雷天棚铜鞮统业亡国详约小家庭下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