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汉书·司马迁传》:“ 魏其 ,大将也,衣赭,关三木。” 颜师古 注:“三木,在颈及手足。”《后汉书·马援传》:“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李贤 注:“三木者,桎、梏及械也。”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波累亲朋搒掠备至闻之泫然》诗:“所悲诸父行,斑白撄三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三木”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具体需结合语境判断:
一、古代刑具(核心含义)
指桎(颈枷)、梏(手铐)、拲(脚镣)三种木制刑具,专用于重刑犯(如谋逆、杀人等)。其作用是将犯人的颈部、手腕和足部同时束缚。
例证:《汉书·司马迁传》记载“衣赭,关三木”,即描述犯人穿着赭色囚衣并佩戴三木。
二、成语引申义
象征“坚固稳定”的抽象概念,由“三”表多数、“木”表坚固特性组合而成,比喻人或事物难以动摇。
其他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优先考虑刑具或成语的本义,其他含义多属衍生用法。
三木是一个汉字,意思是由三个木头组成的椅子。
三木的部首是木字旁,由于三个木头,因此共有三个笔画。
三木一词起源于古代家具的制作工艺。在古代,人们常用木头制作家具,椅子也不例外。而为了增加舒适度和稳定性,人们会用三根木头来制作椅子,以便增加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因此,三木这个词就由此而来。
繁体字“三木”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三木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早在战国时期的古代汉字中,三木的写法是“叒木”,表示两块木头重叠在一起。到了秦汉时期,写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样子。
1. 这把椅子是用三木制成的,非常坚固耐用。
2. 我买了一个三木的书架,可以放很多书。
三木板、三木家具、三木椅、三木桌
三木椅可以与三木椅子互换使用。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三木相关。
闇俗背乡变齐残花败柳嘈啐长虺成蛇车盖乘杯成禽楚得楚弓楚体大花边当头棒岛跱大泉大闲底死陡险方亭侯访讯赴死如归归甯贺朔洪波湖广熟,天下足挥洒桀骜自恃今旦九过九蒸三熯开脸癞猴子蜡面茶类新星变星灵壁石陵诳领戏笼葱蛮鼍脑盖骨片长末技瞥一眼皮开肉绽匹马丘牛碁癖七事家认生少小蛇脊省浄市粜守兔束系太亲翁湾澴雾隐闲壁祥序嚣华枲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