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的意思、酆都的详细解释
酆都的解释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有 罗酆山 ,在北方癸地,周廻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人死皆至其中。”本谓 罗酆山 洞天六宫为鬼神治事之所,后用以附会 四川省 丰都县 。 隋 置县, 明 改“丰”为“酆”。1958年复改为 丰都县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悼鹤》:“ 酆都 香稻字重思,遥想飞魂去未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谁着你遍谿山又祸延林木,你如今赴 酆都 ,千年万载不得人身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酆都阴君》:“ 酆都县 平都山 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宜为神仙窟宅,而世乃传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呵,两个小野鬼当真野到 酆都 地府去了吗?”
词语分解
- 酆的解释 酆 ē 〔酆都( 姓。?)城〕迷信传说指阴间。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网络扩展解释
“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神秘色彩的地名,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解析:
一、地理位置
酆都现为重庆市丰都县,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历史上曾属四川省管辖,隋朝置县时称“酆都”,后于1958年简化为“丰都”。其地形险峻,山峦环绕,长江穿流而过,形成天然屏障,古代交通闭塞的环境为鬼城传说提供了地理基础。
二、字源与读音
- 字形:“酆”由“豐”(丰)与“阝”(邑)组成,本义为周文王所建都城(今陕西户县北部)。
- 读音:读作fēng dū,其中“酆”为生僻字,易被误读。
三、文化内涵
- 鬼城象征:道教文化中,酆都被视为阴阳交界处,传说为北阴酆都大帝统辖的冥府,掌管地狱审判与魂魄归宿。
- 历史演变:先秦时期与巴蜀巫文化结合,后融入道教地狱体系,唐代文学(如陆龟蒙诗作)进一步强化其阴间意象。
- 现实关联:现存丰都鬼城景区以明清建筑群为核心,通过“奈何桥”“阎王殿”等景观具象化传说。
四、神话与宗教地位
- 酆都大帝:道教尊神,形象庄重威严,头戴王冠,统管三十六地狱及诸司鬼神,地位高于民间熟知的“阎王”。
- 文化融合:融合了远古氐羌部落的鬼族文化、《山海经》幽都记载及楚地招魂习俗,形成独特的地狱叙事体系。
扩展说明
需注意“酆都”在文献中常与“罗酆山”“幽都”等概念交织,现代旅游文化对其传说进行了再创作。欲了解完整历史沿革,可参考《山海经》《楚辞》及道教典籍《真灵位业图》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酆都,这个词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鬼门关地狱。现代汉语中,它有地狱的意味。下面是关于酆都的一些基本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酆:酉 + 㐬,共10画
- 都:阝 + 者 + 口,共11画
来源:
酆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道教经典《庚申杂识》中,而据说酆都在《封神演义》等文献中也有所提及。在传说中,酆都是一个恐怖的地方,鬼门关守门人酆都使者负责接收和惩罚人间罪人。
繁体字形:
酆都的繁体字形为酆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法中,酆都的汉字都被称为执灯符,没有真正的书写形式。而在传统的绘画中,酆都被描绘为一个黑色的地狱,有时也会有一些图像符号代表着酆都。
例句:
- 他做错了很多事,一定会下地狱受酆都之苦。
- 这个城市的罪犯都会被送往酆都受罚。
组词:
与酆都相关的词汇有:鬼门关、地狱、道教等。
近义词:
- 地狱
- 阎罗殿
反义词:
- 天堂
以上就是关于酆都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奥斯曼帝国遨嬉版屋博地不轻然诺步位缠萦尺寸床头待泮大轿攧番斗酒飞拳独化风旗跗鄂敢怕革代光银子匦匣鬼星石室轨躅孤寄鼓盛红灯緑酒花簇胡整蹇纵借火计历矜立金字经眷言寇没馈运理不胜辞烈然隆岳挛缩率更书滤砂梅黬盟槃敏核鸟媒皮树中七返还丹卿霭儒经入舍三戾生裙师婆瞬息万变铁研颓肩嵬嶷文贝午日三公笑不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