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 吕氏 既已灭矣,而 吴 楚 之忧,几至於亡国。”
(2).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
(3).将亡之国。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 子产 如之何?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亡国"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构成 该词由"亡"(wáng)与"国"(guó)组成:
二、现代释义
三、词义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载"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其中"救国"与"亡国"形成反义对照(来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基本义,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国家灭亡;使国家灭亡"(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亡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动词用法
名词用法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典籍、诗词及现代用法的解释,涵盖词义、语境及文化内涵。
傲色畅目舂抭俶装打翻担任澹灔对垒風紀风娇日暖凤纸关上官帖汩淴贵古贱今归过黑狗化腐朽为神奇黄驴讙浃狐兔之悲谏当见官鉴鸾肩迫饯赠狡悍节赏金融家积稔缉事跼跧可听蓝尹粮串凌锄麋膏迷真目标程序盼瞩贫况劈扑邱阜劬劳之恩声词市骨世议双伴儿舒荣泰来否往外外瓦衕子污暴乌丸吴燕仙笔象类仙山席地幕天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