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病。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李楚宾》:“母尝染疾,昼常无苦,至夜即发。”
"染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患病或感染疾病。该词由"染"(感染)和"疾"(疾病)组合而成,强调疾病的外源性感染属性。
二、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补编·李楚宾》:"母尝染疾,昼常无苦,至夜即发。" 此句描述母亲患病后白天无碍、夜间发作的症状。
现代多用于书面语境,例如:"因染疾卧床,他未能如期赴约。"
三、字词解析
四、相关英语翻译
可译为"contract a disease",强调疾病的获得性。
需注意:该词属于书面化表达,日常口语中更常用"生病""得病"等说法。
染疾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染上了疾病或者患有疾病的状态。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染”和“疾”。
“染”的部首是木字旁,它的笔画数是9。
“疾”的部首是疒字旁,它的笔画数是10。
“染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医学名词。在古代,染疾是指人类感染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过程和状态。现代汉语中,染疾一词用于形容人患病的情况。
繁体字中,“染疾”可以写作「染疾」。
根据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染疾可以写作「染疾」。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现在有所不同,书写方式也有所区别。
他染疾后,立即接受了医生的治疗。
染疾的时候,要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
染疾没有可以直接组合成词的字词。
近义词包括:染病、患病、得病。
反义词包括:无病、健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