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福。《左传·昭公二十年》:“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 汉 班固 《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宋史·乐志八》:“以祓以除,锡我蕃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世俗篤信地理家言,谓葬亲得吉壤,则子孙富贵蕃祉。”
蕃祉(fán zhǐ)是汉语中的文言词汇,由“蕃”与“祉”二字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福泽兴盛、福祉绵延。以下从权威词典释义、字形源流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蕃(fán)
《说文解字》释为“艸茂也”,本义指草木繁盛,引申为“滋生”“昌盛”。如《国语·周语》载:“民之蕃庶,于是乎生。”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艸部》,参见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5页。
祉(zhǐ)
《尔雅·释诂》注:“祉,福也。”本义为神灵所降之福,后泛指吉祥福祉。如《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来源: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2页。
合成词义:“蕃祉”即“繁盛之福”,强调福禄如草木般滋生不绝,多见于祝颂语境,如“永锡蕃祉”(《诗经·大雅·既醉》)。
《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8页)
明确释义为“盛多的福祉”,引《左传·昭公二十年》:“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指因忠信而获上天赐予的丰厚福寿。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第355页)
释为“繁多的福气”,并举《宋史·乐志》例:“天地储祥,祖宗垂祐,锡我蕃祉。”
“蕃祉”承载传统农耕文明对“生生不息”的崇拜,多见于三大语境:
“蕃祉”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以草木蕃茂喻福禄绵长,属典型的汉语意象复合词。其使用贯穿经史文献,承载古人对于“天降厚福、世代承续”的伦理愿景,至今仍见于传统书法楹联及学术文本中。
“蕃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辞典》获取更详尽的文献例证。
谙忽败不旋踵百晬备边备辜边歌变声逼供信姹女朝郎当上得路低眉倒运诋时犊角茧饭罐筏子風誼盥沐孤蓬孤士顾嘴汉厫湖滨结舌杜口叽里咕噜金鷄纳霜悸悚揪撮拘幽开元通宝坎傺鹿冠緑林好汉民讹目及盘琴泡子河浅识栖苴青干轻小倾饮三蕉叶山南海北食菜视界使旃水粒束棘私产制度桃花癸水天女散花条痕跳驱土窑子望人文丑遐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