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鰟鮍的意思、鰟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鰟鮍的解释

鱼名。鱼纲鲤科。体形跟鲫鱼相似,比鲫鱼小。眼有彩色光泽,背面淡绿色,略带蓝色的闪光,腹面银白色。生活在淡水中,吃水生植物,卵产在蚌壳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鰟鮍”是“鳑鲏”的异体字写法,指代鲤科鳑鲏亚科(Rhodeinae)的一类小型淡水鱼。这类鱼具有以下特点:

  1. 形态特征 体长3-10厘米,侧扁呈卵圆形,体表常带金属光泽。繁殖期雄鱼会呈现鲜艳的婚姻色,如橙红、蓝绿等斑纹。

  2. 生态习性 与河蚌存在独特共生关系:雌鱼通过产卵管将卵产入河蚌鳃腔,雄鱼随后排精使卵受精。河蚌幼体(钩介幼虫)也会附着在鱼体上完成发育。

  3.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东亚,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水域均有分布。常见种类包括高体鳑鲏、中华鳑鲏、方氏鳑鲏等。

  4. 文化价值 • 生态指标:对水质敏感,可作为水域环境监测物种 • 观赏价值:2002年起成为水族市场热门原生观赏鱼 • 科研意义:研究鱼类与贝类协同进化的经典案例

需注意该名称存在地域差异,部分地区称为“四方皮”“镜鱼”。因体型较小,虽可食用但经济价值有限,现多作为观赏鱼保护。

网络扩展解释二

《鰟鮍》相关信息

1.词义:《鰟鮍》(pāng pí)是一种代表鱼类的名称。它指的是一种体形平扁、头部扁平、吻端圆钝的淡水鱼。鰟鮍通常栖息在河流和湖泊中,对水质要求较高。

2.拆分部首和笔画:《鰟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魚(鱼)和頁(页)。魚部表示与鱼相关,頁部表示与头部有关。共有18画。

3.来源:《鰟鮍》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该字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周朝初年,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4.繁体:《鰟鮍》在繁体字中保持了相同的字形和意义。

5.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有所不同。根据《說文解字》中的解释,古时的《鰟鮍》字由魚和釆(采)两个部分组成,表示捕捞鱼类。

6.例句:他在湖中捕捞到一条大鰟鮍。

7.组词:鰟鮍型、鰟鮍类、鰟鮍科。

8.近义词:鲂鮄(fáng fú)、鲄鮄(hé fú)。

9.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