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抱的意思、连抱的详细解释
连抱的解释
连臂合抱。多形容树木之粗大。《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 颜师古 注:“连抱者,言非一人所抱。”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条枝连抱者,不俟围其木而巨细可论矣。” 清 严如熤 《木厂咏》:“森森连抱材,纵斧牵以绳。”
词语分解
- 连的解释 连 (連) á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噄 )牍。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
- 抱的解释 抱 à 用手臂围住:拥抱。抱小孩儿。合抱。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 围绕,环绕:山环水抱。抱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 胸怀愿望,志向:抱负。 心里存着,怀有:抱怨。抱
专业解析
“连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角度进行解释,结合权威词典释义及典籍用例分析如下:
一、本义:形容树木粗大需多人合抱
指树木枝干极为粗壮,需多人联手方能环抱,强调其体积庞大与年代久远。
典籍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焚书时,特保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唐代司马贞《索隐》释“种树”为“种树栽植之书”,其中“树”即指林木栽培。后世引申“连抱之木”形容古木参天,如《淮南子·人间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圣人从外知内,以见知隐也。” 虽未直用“连抱”,但为形容巨木的文化意象奠定基础。
- 宋代《太平御览·木部》引《庄子》佚文:“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此“大木”即后世“连抱之木”的文学化表达。
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连抱”为:“形容树木粗大,需数人联手围抱。” 此释义强调其物理属性与视觉震撼力,常见于描写古树、神木的文学作品中(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8页)。
二、引申义:众人合力或连绵不断的状态
由“合力环抱”的动作衍生出两层抽象含义:
- 众人协作
如清代魏源《筹海篇》以“连抱之木,百夫共举”比喻集体力量的强大,强调协作必要性。
- 连续不断
明代《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描摹山势“连抱叠嶂,逶迤百里”,此处“连抱”形容山脉连绵不绝的形态,由“环抱”的空间感延伸为时间或空间上的延续性。
语言学考据:
《辞源》指出“连抱”属偏正结构,“连”表“联合”或“连续”,“抱”为动作核心,其词义演变符合汉语“具体→抽象”的引申规律(来源:《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498页)。
现代使用与权威参考
该词属书面语,多见于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及生态保护语境。推荐参考以下工具书获取详释: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连”字条目下收录“连抱”词例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结合典籍用例解析
因“连抱”属生僻词,在线词典收录有限,建议优先查阅上述权威纸质辞书以获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连抱”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ián bào,其核心含义为连臂合抱,多用于形容树木极其粗大,需多人合抱才能围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词义解析
- 连:指连接、连续;抱:指用双臂围住。合起来表示“连臂合抱”,强调物体(尤其是树木)的粗壮程度,需多人共同环抱才能围住。
- 例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记载:“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 颜师古注:“连抱者,言非一人所抱。”。
-
结构特点
- 字形结构上,“连”为半包围结构,“抱”为左右结构。
应用与出处
- 文学引用
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中提到:“条枝连抱者,不俟围其木而巨细可论矣。” 形容粗大的树枝无需测量即可判断其尺寸。
- 现代用法
清代严如熤《木厂咏》中也有“森森连抱材”的描述,延续了形容树木粗壮的用法。
补充说明
- 权威性参考
该词在《汉语辞海》《在线词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收录,定义为“连臂合抱,多形容树木之粗大”。
- 网络释义
部分资料进一步解释,“连抱”可引申为“连接”或“连续”,但核心仍以形容粗大树干为主。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书》《抱朴子》等文献,或查阅标注的搜索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待兴牓挂宝臣鄙鼻鼻齉齉兵旅碧宵捕厅疵失打零典祀定谋杜门绝客顿次耳石儿孙自有儿孙福匪夷匪惠沸跃奉扰符券斧锧桂影辊辗古音珩璜荷佩黄门驸马讲时钟搅害洁清戒训居官酷愤焜焜离本僥末罹患犂老灵牌利嗖明石驽骖排歌贫士千石轻减弃死羣昏软叽叽僧祇谷伤恻沙坛石散顺序竦服讨练推借万宝下得去象征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