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曲牌名。见 明 邵璨 《香囊记·投宿》、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友聚》等。
(2).山歌的一种。 陈靖 黎白 《深山苗歌》:“‘排歌,好难对哟!’ 何强 笑着回答。”原注:“﹝排歌﹞第一句词儿要一样,别的三句可以跟当时情景变化,先唱的人的第一句老不变,跟唱的人就一直跟下去,跟不上算输。”
排歌是中国古代戏曲与民间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按固定顺序或套路演唱的系列歌曲,常用于叙事或群体表演。其核心特征在于“排”字,强调歌曲的编排性、连贯性与集体性。以下从词义、艺术特征及历史背景三方面详述:
“排”的含义
“排”在此指“排列、编排”,源于古代乐舞的队列形式(如“排舞”)。在戏曲中,“排歌”特指将多首曲子按情节或曲牌规律串联演唱,形成完整的叙事单元。
来源:《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312页。
“歌”的定位
区别于独立散曲,“排歌”需依附于特定表演框架(如元杂剧的“套曲”),歌词内容多呼应剧情发展,兼具抒情与叙事功能。
来源:《元曲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年)第89页。
结构程式化
常见于元明杂剧的折子戏,如《西厢记》中“排歌”体唱段,以固定曲牌组合(如【排歌】+【寄生草】)推进剧情。
来源:《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卷附录《曲牌考释》。
表演集体性
部分地方戏(如福建莆仙戏)保留“排场歌”形式,由多人分角色轮唱,强化舞台感染力。
来源:《莆仙戏传统丛书·音乐分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7页。
综合来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第647页;《宋金杂剧考》(胡忌著,中华书局,2008年)第204页。
部分学者认为“排歌”是独立曲牌(见《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但主流观点坚持其为表演形式(如钱南扬《戏文概论》)。当代研究更侧重其跨剧种流变,如昆曲“排歌”与高腔“滚调”的关联性。
来源:《南戏与传奇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76页。
“排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解释:
成语含义
指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歌曲,引申为事物有序排列的状态。常用于形容音乐编排或组织活动的条理性,强调整齐划一的特征。例如:“庆典节目经过精心排歌,流程井然有序。”
戏曲中的曲牌名
作为明代戏曲中的固定曲调名称,见于邵璨《香囊记·投宿》、周履靖《锦笺记·友聚》等作品,属于传统戏曲音乐结构的组成部分。
山歌类型
特指一种对唱形式的民间山歌,常见于苗族文化。其规则为:首句歌词固定不变,后续歌词需即兴创作并押韵,若对唱者无法接续则判负。例如《深山苗歌》中描述的排歌场景。
补充说明
背嵬边骑辨志财力澄察程品淙淙殆无虚日堕颠风雨不透愤积刚敏狗吃热尿刮湔国将过了庙不下雨海王星邯郸行黉学荒年晃煜宦牛会课晖日技法稉稌瘠牛羸豚饥食绝路觉元钧容班睽目栏笼练队离肠鹿梨鹿树媚术木履逆溢排城堋的破裂乾贶清省饶士戎叔蕤宾上梁善荐疏废探抉讨征天恩梯磴透快为民父母舞谱乡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