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吏的俸禄、薪水。 唐 白居易 《书事咏怀》:“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铜务关务,皆所以剂官俸,给兵糈也。” 鲁迅 《呐喊·端午节》:“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
“官俸”指古代官员的俸禄或薪金,是政府按官员品级发放的固定收入。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官俸”即官吏的俸禄,相当于现代公务员的工资。其构成包括银钱(俸银)和实物(如粮食),例如清代京官既有俸银,还额外支取俸米。
2. 历史制度 以清代为例:
3. 文学引用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
4. 社会意义 官俸制度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的等级制度,既是官员生活保障,也体现政府财政管理方式。但因俸禄较低,明清时期衍生出养廉银等补充形式。
如需了解具体朝代的俸禄标准,可查阅《清会典》等史料。
官俸是指官吏所领取的俸禄或薪饷。它由两个字组成,具体来说:
拆分部首和笔画:官(宀、又)俸(人、土、口)
来源:官俸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即官吏的俸禄。在古代,官吏是国家中高级管理职位的担当者,因此他们有相应的俸禄作为补贴。
繁体:官俸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官酆」或「官鳳」。其中「酆」和「鳳」都是对「俸」字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康熙字典》的记载,官俸的古汉字写法是「官鳳」。可见,在古时候的文献中,官俸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
例句:他因为升任高级官员,所以官俸也水涨船高。
组词:官员、俸禄、禄位、官职
近义词:官爵、官职
反义词:百姓、劳动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