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尽。《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鋭卒从 小平津 过津北,破之,死者略尽。” 宋 司马光 《论召陕西边臣札子》:“今地则归之虏庭,民则逃散略尽,朝廷有何所得?”《清史稿·豫通亲王多铎传》:“ 自成 精鋭略尽,遁归 西安 。”
略尽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复合动词,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其核心含义为“将近完结;几乎耗尽”,强调事物接近完全消耗或结束的状态。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解释:
略
尽
复合义:“略尽”即“将近完全耗尽”,侧重描述资源、时间等接近枯竭或结束的临界状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粮谷略尽,士卒疲乏。”
——指粮草几乎耗尽,士兵疲惫(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戎家李树,尝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
注:后世评述“家财略尽”形容其吝啬至极端(参考:国学网)。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商务印书馆,2014年,ISBN 978-7-100-10415-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
以上解析综合古典文献用例及权威辞书定义,完整呈现“略尽”的语义演变与使用场景。
“略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为“将尽、几乎全部耗尽”。以下是详细分析:
字面拆解
权威典籍中的用法
在历史文献中,“略尽”常表示“几乎全部耗尽”,例如:
部分词典(如)提到“略尽”可理解为“尽量减少或省略某事物”,认为“略”表“省略”,“尽”表“尽量”。但这种用法在实际古籍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适用语境
多用于描述人员伤亡、资源枯竭、时间流逝等场景,如:“民力略尽”“粮草略尽”。
现代也可用于比喻性表达,如“精力略尽”。
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采用“将尽、几乎耗尽”的传统释义,并参考权威典籍的用例。对于现代语境中的“尽量减少”含义,需谨慎验证语境是否支持。
阿意顺旨卑视匾对湢测伧鄙成都平原呈进抽奬贷恤丹阁道安二杆烦法樊哙冠烦累風媒花奉旨纷员佛髻过则勿惮改椷素呵嘘鸿便谎说黄钟调昏婣活剥生吞匠师醮醴街坊邻里菁翠金钥匙机素酒骨克诘客星槎立方卖客密合幕帟奴产子潘安判行刨祖坟碰响偏栖平白棋雠晴朗勤旧秋伏三戾毵娑圣蜕顺默宋玉宅刓脱微鄙五浄鰕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