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独居。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良人游不归,偏栖独隻翼。”栖,亦作“ 栖 ”。《南史·孝义传下·卫敬瑜妻王氏》:“所住户有燕巢,常双飞来去,后忽孤飞,女感其偏栖,乃以缕繫脚为誌。”后也称孀居为“偏栖”。
“偏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指独居或单方面居住的状态,常与伴侣分离有关。该词由“偏”(偏向、不居中)和“栖”(栖息、居住)组成,字面意为“偏向一方的栖息”,引申为孤独居住。
古代用例与引申
文学中的扩展意象
唐代诗词中,“偏栖”也用于描述鸟类或植物的孤零状态,如方干“仙鸟偏栖药树枝”、姚合“幽鸟偏栖竹”,通过自然意象隐喻孤独。
提示:该词现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研究中,日常交流中一般用“独居”“寡居”等现代词汇替代。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陆机集》《南史》等文献。
《偏栖》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偏居于某地”,有时也可以指某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内的特定地位或位置。
《偏栖》的部首是“⺡”(偏旁部首:⺡)和“木”(右边部首:木),总共包含12个笔画。
《偏栖》这个词的源自《庄子·内篇·德充符》:“彼童子之狂也,乘天地之正而徜徉乎其中,故不思而不惧,是以聪明。”在古代文献和古籍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
《偏栖》的繁体字为「偏棲」。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形式可能会有些差异。而《偏栖》这个词在古时的汉字写法相对较为接近现代的形式,只是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笔画差别。
1. 他选择在乡村偏栖,远离城市的喧嚣。
2. 这位作家始终偏栖于诗歌创作,从未涉足过散文领域。
- 偏离
- 栖息
- 偏爱
- 无栖
- 隐居
- 独守
- 独居
- 独处
- 中心
- 中枢
- 集中
- 繁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