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瘦弱;病弱。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久抱重疾,气力羸露。”《左传·昭公元年》“以露其体” 晋 杜预 注:“露,羸也,壹之则血气集滞而体羸露。”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羸露日困。”
(2).引申为衰败,穷困。 清 黄宗羲 《怡庭陈君墓志铭》:“君处身冰雪,而三党恩意,友朋缓急,未尝以羸露为解。”
“羸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éi lù,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于瘦弱、衰败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羸露”由“羸”(瘦弱)和“露”(显露)二字组成,字面意为“瘦弱显露”,常用来描述身体极度消瘦、衰弱或事物破败不堪的状态。例如:
引申义:
“羸露”属古汉语词汇,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可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增强描述的古典韵味。例如:“战乱后的村庄羸露不堪,满目疮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左传》《风俗通义》等文献来源。
《羸露》是一个形容词词组,意思是瘦弱而暴露。它由“羸”和“露”两个字组成。
“羸”字的部首是“羊”,总计13画;“露”字的部首是“雨”,总计17画。
《羸露》来自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人的身体状态。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人瘦弱的身体暴露在外。
《羸露》在繁体中为“癩露”。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是具体到《羸露》这一词,没有找到确切的古代汉字写法。
她穿着短袖,身上的羸露毫*********,显得非常瘦弱。
羸体、羸弱、羸弱者
干瘪、消瘦、憔悴
健壮、肥胖、丰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