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山 , 尼丘 。 ********* 《国民之薪胆》:“从兹 尼峰 、 邹 、 嶧 之乡,泱泱表海之国,又为木屐儿安乐之天府,而山左之同胞苦矣。”
“尼峰”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与地理名称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尼峰指代“尼山”或“尼丘”,是山东曲阜附近的山名,因孔子诞生于此而具有文化象征意义。字面可拆解为:
李大钊在《国民之薪胆》中写道:“从兹尼峰、邹、嶧之乡……山左之同胞苦矣。”此处以“尼峰”代指山东地区,表达对日本侵略的愤慨。
需注意,部分资料(如)提到“尼峰”为成语,但多数权威来源仅将其作为专有名词或普通词语使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尼峰》是一个汉字词语,有着多种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根据《康熙字典》,《尼峰》的部首是山(山部),总共有11个笔画。
《尼峰》可以追溯到古代,与汉字的演变有关。其源自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代汉字中的《尼峰》。
《尼峰》的繁体字写作「尼峰」。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古代的《尼峰》字有着一些变体写法,但整体结构基本相似。
1. 这座山峰高耸入云,真是一座尼峰之巅。
2. 那个村庄座落在巍峨的尼峰下,景色优美。
1. 高峰
2. 山峰
3. 峰顶
4. 峰谷
1. 峰峦
2. 高山
3. 山巅
1. 平原
2. 平地
3. 低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