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勒帛的意思、勒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勒帛的解释

丝织腰带。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主人著头巾,繫勒帛,不具衣冠。”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背子率以紫勒帛繫之,散腰则谓之不敬。”《宋史·仪卫志一》:“旁头一十人,素帽、紫紬衫、纈衫、黄勒帛,执铜仗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勒帛”的汉语词典释义

“勒帛”为汉语历史词汇,读音为lè bó,属名词性词组。其本义指古代用于束紧衣袍或装饰的丝质带子,常见于宋元文献。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勒”有“拉紧、束缚”之义,“帛”则指丝织品,合称即强调其功能性。

从具体用法来看:

  1. 束衣工具:宋代《梦溪笔谈》提及“勒帛”用于固定袍服下摆,防止行动时衣物松散。
  2. 礼仪装饰:《东京梦华录》载,宋代仪仗队常以彩帛制成勒帛,兼具实用与华美效果。
  3. 引申含义:元代后,“勒帛”在文学中渐衍生为“约束”的象征,如《西厢记》中以“勒帛系心”比喻情感牵绊。

该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及历史服饰考据领域。《辞源》等工具书均收录此词,建议结合《中国衣冠辞典》等专业文献进一步考辨。

网络扩展解释

“勒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丝织腰带,常见于宋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文献例证

3.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勒帛”引申为“生活拮据”,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对字面的误解,建议以丝织腰带为优先释义。

4.文化背景

在宋代服饰中,勒帛不仅是实用品,还体现身份和礼仪规范。例如,文人常佩戴素色勒帛,而官员仪仗队则用紫、黄等颜色区分等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墨客挥犀》《老学庵笔记》等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黄别价不知好歹嗔诟耻居人下仇池啜哄楚挞大冥黨伴倒弄二六时梵客贩输赗遗纲鉴公映广夏细旃国社换班遑安绘声写影魂飘神荡火符娇贵集大成唶吮吉亨极数蜡帛书柳闇瞀厥梅片蝱虫免礼民船偶视蹼蹼蹡蹡巧故庆旦日月不居儒硎十八贤市欢石席是样石柱属辞数据库思春台隶泰治弢袠忘己无籍乡音先景销刻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