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属辞的意思、属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属辞的解释

(1).指诗文。《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 ********* 《民彝与政治》:“ 周 器之文,乃备六书,乃有属辞。”

(2).撰写诗文。 南朝 梁 何逊 《登石头城》诗:“薄宦恧师表,属辞惭愈疾。” 宋 吴坰 《五总志》:“虽全用古人两句,而属辞切当,上下意混成,真脱胎法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维》:“九岁能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乃於仁言‘数’,而於义变言‘长短小大’,此古人属辞之法也。”参见“ 属辞比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属辞(zhǔ cí)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术语,指连缀、组织文辞以成篇章的行为或能力,强调对语言材料的系统化整合。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溯源:缀文成章

“属”通“嘱”,意为连接、编次;“辞”指文句或言辞。“属辞”即连缀词句以构成完整文本。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指《春秋》通过精炼的措辞编排史实,体现微言大义。此处“属辞”强调对语言的凝练组织,是史书编纂的核心方法。


二、引申内涵:文章创作法则

在文学理论中,“属辞”发展为文章结构的经营艺术。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提出:“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说明属辞需注重句段衔接与逻辑呼应,使全文如丝缕交织般严密。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进一步阐释:“属,合也;辞,说也。谓聚合言语以成文章”,凸显其整合性特征。


三、术语定位:与相关概念辨析

“属辞”常与“比事”并称(如《礼记》),二者分别侧重语言组织与事件编排,共同构成叙事范式。区别于单纯修辞(如比喻、对偶),它更关注宏观的篇章建构,近似于“谋篇布局”,但更具汉语特有的意合性——通过词序、虚词等实现文意贯通,而非显性逻辑连接。


现代应用与价值

作为历史术语,“属辞”揭示了汉语写作的本质特征:以意驭辞,辞意相生。其理念仍适用于古文研究、写作教学等领域,尤其在分析《春秋》《左传》等经典时不可或缺。当代学者亦借其探讨汉语篇章语言学中的“意合机制”(参见王力《汉语史稿》语法篇)。

主要来源依据:

  1.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属辞"词条
  4.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篇章结构论

网络扩展解释

“属辞”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指诗文本身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强调文辞的连缀与表达。例如唐代王维“九岁能属辞”,即指其幼年便能撰写诗文。

  2. 指撰写诗文的行为
    如南朝梁何逊《登石头城》诗中的“属辞惭愈疾”,意为通过写作诗文表达情感。

二、延伸用法

在史学与文学理论中,“属辞”常与“比事”连用,形成成语“属辞比事”,出自《礼记·经解》。其含义包括:

三、读音与字义辨析

四、使用场景

  1. 文学创作:形容诗文写作的过程或成果;
  2. 史学评论:分析经典著作的编纂技巧;
  3. 道德评价:部分语境中引申为“言行符合规范”(此用法较少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唐才子传》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报怨豹姿贝城漕闱茶杯产业工人诚悫齿弟崇险纯鈎鉏耨丛轻折轴翠饼道爱登山陟岭第三国际洞中肯綮短绠飜手反蛙泳風蓋风娇服翼挂衣冠豪骏喝拳弘博呼尔蹴尔恢谐火流靳薄酒民拘提康乐空文旷莽两截事临军对阵疠痟貌相每日家邈处欿视磨勒蟠踞扑蚩情书穷佬七煞三单山高月小伤耗摄想帅服疏凿特称判断跳鬼物貌小屈大申遐逖屑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