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位最低下的奴仆。《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舆马臺隶,应为科品。” 李贤 注:“臺、隶,贱职也。” 唐 卢照邻 《咏史》之一:“髠钳为臺隶,灌园变姓名。” 章炳麟 《五无论》:“非吾族也,孰有圣哲旧邦,而忍使其遗民陷为臺隶?”
“台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社会最底层的奴仆身份。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
基本定义
“台隶”指古代社会中地位最低贱的奴仆群体,常见于《后汉书》《咏史》等文献。例如《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记载“舆马台隶”时,李贤注释“台、隶,贱职也”()。
字形拆解
历史记载
唐代卢照邻《咏史》中“髠钳为台隶”,描述犯人被剃发后贬为奴仆的情景()。
现代释义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官员背叛国家”,但此说法未见于主流典籍,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误读()。
“台隶”反映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其身份低于普通平民,常承担劳役、侍奉等苦差。章炳麟《五无论》中“陷为台隶”一词,更凸显这类人群的悲惨境遇()。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研究时可优先参考《后汉书》《说文解字》等古籍原文。
台隶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台”的拆分部首为“台”、“隶”的拆分部首为“隶”。笔画方面,“台”字共有5画,“隶”字共有8画。
“台隶”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它是用来形容古代的官员,特指禁卫军士官。在古代,台隶属于一种特殊的职务,负责守卫皇帝以及宫殿的安全。
关于“台隶”的繁体字写法,目前尚未查到明确的资料,可能没有明确的对应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字形比较繁复。具体到“台隶”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可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来了解具体的写法。
以下是关于“台隶”词语的两个例句:
1. 古代帝王都会派遣忠诚勇敢的台隶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2.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了一位忠诚的台隶,他的忠诚和勇气令人敬佩。
以下是一些与“台隶”相关的词语:
组词:台役、隶属、隶书、隶字
近义词:仆役、侍从、宦官
反义词:大臣、贵族、将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