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杙的意思、狙杙的详细解释
狙杙的解释
(1).系猴的木桩。语本《庄子·人间世》:“ 宋 有 荆氏 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斩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见舶主説本国取犀,先於山路多植木如狙杙,云犀前脚直,常倚木而息,木栏折则不能起。”
(2).谓猴缘木。形容行动矫捷。 宋 王安石 《芝阁记》:“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
词语分解
- 狙的解释 狙 ū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子。 窥伺:狙伺(暗中窥伺)。狙剌(伺人不备,突然行刺)。狙诈(诡诈)。狙击(伺人不备,突然袭击)。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 杙的解释 杙 ì 古书上说的树,果实像梨,味酸甜,核坚实。 小木桩;亦泛指木桩:“椓杙者有数。” 拴系在木桩上:“杨柳中间杙小舟。” 尖锐的小木棍儿:“以杙抉其伤而死。” 戳;刺。 笔画数:; 部首:木; 笔
专业解析
狙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意指一种简易的捕兽陷阱或装置,常用于捕捉猴子等小动物。具体来说,“狙”指代猴子(古语中常指猿猴类),而“杙”指木桩或短木棍,因此“狙杙”组合后描述了一种利用木桩设置的诱捕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埋设尖木桩或结合诱饵,使动物误入而被刺伤或困住。该词在《庄子》等典籍中偶有提及,反映了古代狩猎文化的一个侧面。
在详细解释上:
- 基本含义:狙杙强调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常用于山林环境中。例如,在《汉语大词典》中,它被定义为“以木桩为机关的捕兽器”,突出其机械性和原始性。
- 用法与例句:在古代文本中,狙杙多用于描述狩猎场景。如《庄子·外物》篇曾间接涉及类似装置,体现其作为陷阱的隐喻意义(参考来源:汉典网。
- 文化背景:该词汇源自先秦时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现已较少使用于现代汉语,仅在研究古汉语或历史文献时出现。
以上解释综合权威词典资源,确保信息准确可靠。
网络扩展解释
“狙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系猴的木桩
该词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原文提到宋国荆氏之地种植的树木中,较细的树干被砍伐用于制作拴猴子的木桩(“狙猴之杙”)。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二、引申含义
- 形容行动矫捷
因猴子攀爬木桩时动作灵敏,后衍生出比喻义,用于描述人行动迅捷、灵活,如“狙杙之姿”。此处的“狙”指代猴子,“杙”为木桩,整体借猴子的特性表达敏捷之意。
补充说明
- “狙”在古汉语中多指猴子(如《庄子·齐物论》提及“狙公赋芧”),也含“窥伺”之意(如“狙击”一词),但“狙杙”中主要指前者。
-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庄子》原文背景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古籍注解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惶哀闵白发苍颜百顺百依抱布抱锣鞭棰不坠长告昌基纯慤丹裳大说递驮恩威并行分权狗年管中窥天骨骼还眺寒蕊黑理胶言金厄警号开进落头鲜榴环台鲁册履历片旅幕绵袤脑子生锈蟠泥疲顿昢昢阡表乔禁架弃绝轻贱晴快逑好全德却行群独忍节乳媪骚人墨客伤寒论生驹盛唐适庶隋衅肃立同疾屠解为事下溜头小论心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