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殄的意思、瑕殄的详细解释
瑕殄的解释
犹瑕弃。《书·康诰》:“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 孔 传:“我不汝罪过,不絶亡汝。” 蔡沉 集传:“不汝瑕疵而弃絶矣。”参见“ 瑕弃 ”。
词语分解
- 瑕的解释 瑕 á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瑜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 殄的解释 殄 ǎ 尽,绝:殄灭。殄歼。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瑕殄"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核心义项进行解释:
1. 瑕疵与残缺(并列结构)
- 本义: "瑕"指玉上的斑点、缺陷;"殄"意为灭绝、断绝,引申为残缺、不完整。二字并列使用,泛指事物存在的缺点、毛病或残缺不全的状态。
- 书证:
- 《尚书·康诰》:"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此处"瑕殄"可理解为指责、挑剔其过错与不足,隐含"瑕疵"义)。
- 《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鞫人懠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毛诗正义》郑玄笺释"殄瘁"为"困病",虽非直接使用"瑕殄",但"殄"的"病、尽"义与"瑕"结合可引申指事物败坏的状态)。
2. 废弃有瑕疵之物(动宾结构)
- 引申义: "瑕"在此作动词宾语,指有瑕疵的事物;"殄"作动词,意为灭绝、摒弃。合指因存在瑕疵而将其废弃、淘汰。
- 书证:
- 此义项虽不如前一义项常见,但在理解古注或特定语境时可能出现。其构成方式类似于"殄厥世"(灭绝其世系),"瑕"作为被"殄"的对象。
现代使用与
"瑕殄"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其罕用,属于典型的古语词。理解其含义需结合具体古文语境。其核心在于表达缺陷、不足的状态或因缺陷而导致的废弃结局。研究该词时,应重点参考《尚书》、《诗经》等先秦典籍及其权威注疏(如孔颖达《尚书正义》、《毛诗正义》),以及《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历史语文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瑕殄(xiá tiǎn)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归纳如下:
-
发音与结构
读音为“xiá tiǎn”,由“瑕”和“殄”组成:
- 瑕:原指玉石上的细小斑点,引申为缺陷或不足;
- 殄:意为“消灭、消除”。
组合后表示“将微小瑕疵完全去除”。
-
基本含义
指事物或人通过修正细微的缺点后达到完美无缺的状态,强调从“有瑕”到“无瑕”的转变过程。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
- 人:品德高尚、行为无可挑剔(如“他行事严谨,堪称瑕殄”);
- 事物:质量卓越、无缺陷(如“这件工艺品精雕细琢,已至瑕殄之境”)。
常见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表达对完美状态的赞许。
-
延伸理解
该成语隐含对“追求极致”的肯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不琢不成器”的理念相通,强调通过努力修正自身不足的重要性。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用法解析,可查看查字典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拂过残弃骋欲赤骨力迟怯麤屋耽湎掉柴觌面丁督护歌动魄刚果膈噎钩子麻糖关期过寿和栗僭差鉴澄见客骄很节上生枝介祉犄角就上开阖口诉侩佞敛声匿迹连枝带叶僚友里老龙虎罗荐密爱靡乱明闿缪龙摩伽罗穆护子盘蛇孅弱蜻蛉青腿牙疳蛩蚷人人得而诛之入伍商胡商务参赞少微涉履饰匿肆纵通管屯艰五教相诤闲杂儿泻注系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