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狼牙脩的意思、狼牙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狼牙脩的解释

亦作“ 狼牙须 ”。亦作“ 狼牙修 ”。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 ,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 锡兰山 ,或云即古 狼牙修 。 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狼牙脩"(或作"狼牙修"、"狼牙须")是一个古代东南亚国家的汉语译名,主要在中国南北朝至唐代的史籍中出现。其核心含义和解释如下:

  1. 古国名:指历史上存在于马来半岛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其统治中心位置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在今泰国南部(如北大年府、宋卡府一带)或马来西亚吉打州地区。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节点,与中国(南朝梁、陈、隋、唐)有使节往来记录。

  2. 名称来源与含义:

    • 音译词:"狼牙脩"是汉语对当地国名或地名的音译。其原始名称可能与梵语或古马来语有关。
    • "狼牙"的象征:汉语译名选用"狼牙"二字,常被后世学者解读为取其"锐利、凶猛"之意,可能意在反映该地或该民族勇猛的形象,或是对其名称中某个音节(如"Lang")的意译选择。但这主要是汉语语境下的附会解读,并非其原始名称的本意。
  3. 主要历史记载来源:

    • 《梁书》:卷五十四《诸夷传·海南诸国》中有"狼牙修国"的明确记载,描述了其地理位置(在南海中)、物产(多栈沉香木)、风俗(披吉贝如帊,穿贯头衣,国王出行乘象,有幡旗鼓乐)以及与梁武帝的朝贡关系(天监十四年,即公元515年,遣使阿撒多奉表贡献)。这是关于狼牙脩最权威和详细的早期记录。来源:《梁书》卷五十四。
    • 其他史籍:该名称亦见于《隋书》、《通典》、《唐会要》、《新唐书》等后世史书及地理志书,多延续《梁书》记载或略有补充。
  4. 学术考证:现代学者(如伯希和、许云樵、苏继庼等)通过对比中外史料(如印度文献、阿拉伯游记、马来纪年等)和考古发现,确认"狼牙脩"即古代马来半岛的Langkasuka 王国。其名称可能源于梵语"Langkasukha",意为"快乐、幸福之地"(Langka指楞伽岛或泛指土地,Sukha意为快乐)。

"狼牙脩"是南北朝至唐代中国史籍对马来半岛古国Langkasuka 的汉语音译名称。它指代一个位于今泰国南部或马来西亚北部的古代海上贸易王国。其汉语名称中的"狼牙"二字带有象征勇猛的意味,但核心含义是作为特定历史地理实体的标识。其存在及与中国的交往主要依据《梁书》等正史记载,并被现代学术研究证实对应Langkasuka王国。来源:《梁书》卷五十四《诸夷传·海南诸国》;伯希和《交广印度两道考》;许云樵《南洋史》;苏继庼《岛夷志略校释》。

网络扩展解释

“狼牙脩”(Langkasuka)是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印度化国家,其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地理位置
    狼牙脩位于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的北大年地区及附近一带,领土范围包括马来西亚的吉打州,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1°18'、北纬6°48'。该地区地处东西方海上贸易路线的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 名称与拼写变体

    • 中文古籍中亦写作“狼牙须”“狼牙修”,均为音译,对应马来文名称“Langkasuka”。
    • 发音为láng yá xiū(注音:ㄌㄤˊ ㄧㄚˊ ㄒㄧㄡ)。
  3. 历史背景

    • 建国时间约在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
    • 中国南北朝至明朝的文献均有记载,如《北史·赤土传》提到“狼牙须国”,《明史》称其可能与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有关联,并曾与梁朝(南朝)建立外交关系。
  4. 现代对应与考古
    狼牙脩的遗迹分布在泰国南部和马来西亚北部,北大年地区至今保留着部分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影响的痕迹,考古发现印证了其作为古代海上贸易枢纽的繁荣。

总结来看,“狼牙脩”是古代东南亚重要的城邦国家,其名称、地理位置及历史记载均体现了中古时期中国与南洋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无色北路鱼采芝草拟叉杆差可长戟高门乘籍痴心妄想偢问牀榻春秋榜待漏扂楔蕫蓈锻柳奉遵讣电凫胫共敝管头过云鼓眩火阳狡计急处从宽机徽几会急桨金刚石婚骏庞窟藏坤载莲腮辽阳历齿孽报瓶子旗兵奇道轻艳秋兰日侧山铭社伯什面尸逐树萱书影厮熟速速特级帖子投顺屯亶土壤网罗魏阙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