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魏阙的意思、魏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魏阙的解释

[gate of the imperial palace] 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详细解释

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闕何由到, 荆州 且共依。” 清 金农 《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诗之一:“席帽奚伤落羽悲,晓辤魏闕又天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魏阙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古代宫门外的建筑形制

指古代宫殿门外两侧的高台建筑,通常对称矗立,上有楼观,用于颁布法令、悬挂典章,象征国家权力中心。

文献依据:

  1. 《说文解字》释“阙”为“门观也”,段玉裁注:“魏阙者,宫门双阙巍然而高”。
  2. 《庄子·让王》载:“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以魏阙代指朝廷。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整理本)、郭庆藩《庄子集释》(《诸子集成》本)。

二、引申义:政权与仕途的象征

在文学语境中,“魏阙”引申为朝廷、政治中枢的代称,承载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

文化例证:

  1. 《吕氏春秋·审为》以“魏阙”喻君主所居,强调“重生轻利”的哲学观。
  2. 唐代高适《酬贺兰大夫》诗云:“苍茫魏阙下,烟火日萧条”,借指政治中心。

    来源: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中国书店影印本)、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点校本)。


学术注释:

“魏”通“巍”,凸显阙楼高耸之态;“阙”作为礼制建筑,兼具颁布政令与彰显威仪功能。该词由具象建筑演变为抽象政治符号,反映了古代“以物喻政”的语言特征,其语义流变可见于历代经典注疏及文学创作。

网络扩展解释

“魏阙”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建筑功能

“魏阙”指古代宫门外两侧高大的楼观式建筑,因巍峨高耸得名(“魏”通“巍”)。其核心功能是悬挂法令文书,《周礼》记载“县治象之法于象魏”,说明此处是古代公示国家政令的场所。

二、引申义——朝廷的象征

随着语义演变,“魏阙”成为朝廷的代称,如《庄子·让王》中“心居乎魏阙之下”即表达虽身处民间却心系朝政的典故。唐代元稹诗句“魏阙何由到”也沿用此象征意义。

三、相关异名与结构

•魏观:清《事物异名录》记载此为“魏阙”别称
•象魏:源自《周礼》,特指悬挂法令的阙门部分
• 建筑特征:由两座对称高台构成,中央为通道,故又称“阙然为道”(见《幼学琼林》注)

四、文学与历史应用

该词常出现在表达仕途抱负的文学作品中,如清代金农诗句“晓辞魏阙又天涯”,通过“魏阙”与“天涯”对比凸显对朝廷的眷恋。

五、注意特殊语境

个别现代辞书(如)提及“指人才被埋没”,但此释义未见于古籍文献,可能是基于“阙”字残缺义的引申,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帮凶半路里姻眷匾扎草草了事醇温谠议电闸敦阜凤盉風筝腹悲附肩枎栘更人官衙鬼打钹裹尸合延烘衬花机黄气迦坚茶寒剪纸脚趾今古奇观尽饰抉示陵厉流线型笼竹鹿皮美厚门选鸣吠客民务拇量女真文判状切向速度其来有自齐理启母石清灵灵青袍楸函如椽之笔蕤蕤骚人雅士慴栗神气十足沈鱼色书虫子薯莨死沉沉俗耳跳棋土著顽痹闲染邪不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