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后的事尚能补救。语本《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汉书·李寻传》:“本在积任母后之家,非一日之渐,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也。”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諫,知来者之可追。” 宋 秦观 《代蕲州守谢上表》:“辨之不早,嗟已迫於桑榆;来者可追,幸未填於沟壑。”
“来者可追”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未来的事情仍有机会补救或把握,强调对未来的积极态度。核心含义为:即使过去无法改变,但未来仍可通过努力争取理想结果。
二、出处溯源 出自《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劝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原句通过对比手法,用“往者”与“来者”形成时间维度上的对照,突显把握未来的重要性。
三、语言特征
四、语义延伸
五、文化价值 该成语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往不咎,前瞻有为」的处世哲学,与《周易》「见几而作」的智慧一脉相承,至今仍是中文语境中重要的劝勉用语。
(注:完整文献考证可参考《论语》原典及《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等权威辞书)
《来者可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来的人可以追随,表示欢迎来宾。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受到欢迎的客人、朋友。
《来者可追》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贝(贝字旁)”和“手(手字底部)”,它的笔画数目是12画。
《来者可追》这个成语最早记录于唐代韩愈的诗《和张籍答友人》中。它的繁体字为 “來者可追”。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来”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左边是一个“亻”,表示人。所以古时候的写法是“來者可追”。
他是一位重要的客人,不管到哪里都是“来者可追”的待遇。
来者不拒、来者不善、来者必是祸、来者难防
求贤若渴、无门不欢、迎接如流、来者不拒
拒人千里、回避如蛇、见到躲避、不同屋檐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