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俯首。降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于是 泉 人亦弭首附於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其时若非大帅遥制,可使弭首受约束。”
“弭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停止斗争,寻求和解
指通过平息纷争、结束对抗来实现和平,常见于描述冲突双方达成妥协的场景。
俯首降服
在历史文献中多表示屈服、归顺,如清代魏源《圣武记》中“泉人亦弭首附于贼”,即描述民众归附反叛势力的行为。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圣武记》《郎潜纪闻》等文献原文。
弭首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停止、息止。形容战争或争斗停止,恢复和平。该词常常用于形容战争结束,和平来临。
弭首的拆分部首是廴(引)和首(头),共有11个笔画。
弭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繁体字为彌首,其中的彌字表示过去时,意为已经、已。
根据古代字体和书法风格的变迁,弭首在古时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弭首的基本形态和现代汉字形态相近,只是笔画顺序或结构细节方面有所变化。
1. 战争弭首,国家重归和平。
2. 经过多年的冲突,两国终于弭首于战,并签署了和平条约。
弭止、弭战、弭乱、协弭
平息、息战、休战、和解
激战、战火、冲突、紧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