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暮的意思、来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暮的解释

《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藩维克振,既参来暮之歌;邦国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乐》词:“拥朱旛,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復》:“《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来暮”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称颂地方官员治理有方、深得民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来暮”指百姓对清廉有为官员的感念与挽留之情,常与“歌”连用为“来暮之歌”或“暮来歌”,表达民众对官员离任的不舍与对其政绩的赞颂。其情感色彩庄重典雅,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

二、典故溯源

该词典出《后汉书·廉范传》:东汉蜀郡太守廉范(字叔度)废除当地夜间禁火旧令,允许百姓储水防火,民众深感其德,作歌赞曰: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

(意为:“廉叔度为何不早些来?不禁火烛,百姓安居乐业。从前短衣难蔽体,如今已有五条裤。”)

此歌后凝练为“来暮”,成为颂扬良吏的典故。

三、引申用法

  1. 代指德政

    “来暮”象征惠民政策带来的安定生活,如宋代刘克庄《贺新郎》词:“来暮亦闻歌襦袴”,即以“来暮”暗喻百姓对善治的称颂。

  2. 表达挽留之意

    明清文献常用“来暮之讴”表达民众对离任官员的眷恋,如归有光《送吴县令序》:“百姓歌来暮而惜其去”。

四、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

“《后汉书》载廉范治蜀民作歌颂之,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现代汉语中仍用于赞誉为官者造福一方的事迹,如“口碑载道,来暮之声不绝”。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廉范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刘克庄《后村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四部丛刊本)
  4.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来暮”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称颂地方官员的德政。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来暮”字面可理解为“为何来得这样晚”,但实际含义是百姓对贤能官员的赞美,暗含“若早来治理,民生会更早受益”的感慨。

2.典故来源

出自《后汉书·廉范传》:

3.文学引用

后世文人常以“来暮”赞颂官员政绩,例如:

4.延伸含义

该词逐渐演化为对官员治理有方、深得民心的象征,强调官员政策对民生改善的直接影响。

“来暮”通过历史典故和文学化用,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良政惠民”的典型意象,既体现百姓对官员的期待,也反映德政实践的社会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败井頽垣暴涨悲思逼红碧牙签闭蛰驳究测辰谗疾婵婉钞暴祠室词讼啖食兜眵掇菁撷华负坚执锐膏羶槁项黧馘梗泛萍飘贯比骨头节儿怀归隳颓见敝秸鞠惊乍乍酒力连家铺廖叔犂别厉行节约里燕麦天门牋明瓦天棚闵悔诺贝尔俳谐文滂洋跑躂乾茨腊青石请隧丘旦鹊罏让揖伤犯商务商信师谟丝绣孙词陶瓦特立独行岧峣退食脱粟误攫金诬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