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退食的意思、退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退食的解释

(1).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 朱熹 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断华侈令》:“若能人务退食,竞存约己,移风易俗,庶期月有成。”

(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传》:“﹝ 司马消难 ﹞因退食暇,寻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予以諫议大夫奉朝请,每退食,观 唐 人洎本朝名辈撰著以补史遗者,因纂所闻见继之。” 清 孙枝蔚 《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之二:“簿书亦云劳,退食有好怀。”

(3).归隐;退休。《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 、 韦著 ﹞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唐 方干 《与桐庐郑明府》诗:“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金 刘迎 《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先生遣决谈笑间,退食归来奉慈母。”

(4).食量减退;不进食。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个乌花小猪又退食啦,昨晚还是好好的,刚才我去喂麦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搅两下,就不吃啦。”

(5).见“ 退鱼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退食”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特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退食”最早见于《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指古代官员退朝后返回家中用膳,反映古代官吏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引自汉典网)。《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为“臣子退朝后居家进食”,突显古代官僚制度的日常场景。

二、引申义项

  1. 归隐象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适意》诗中用“退食归闲地”表达远离官场的隐逸生活,此用法多见于唐宋诗词(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2. 节俭德行:明代方孝孺《题黄东谷诗后》记载“退食”被引申为“减膳以示节约”,特指官员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

三、现代语义转化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解读及书法创作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当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退食”一词源自《诗经·召南·羔羊》,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解释:

  1. 官吏节俭奉公
    出自《诗经》“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注解为“减膳”以示廉洁,朱熹则解释为“退朝后回家用餐”。后世以此形容官员节俭、恪守职责。

  2. 退朝休息或公余生活
    指官员结束公务后回家用餐或休憩。例如《北史》中记载司马消难“退食暇,寻季式”,以及宋代文献提及“退食”观察撰著,均体现此意。

  3. 归隐或退休
    《后汉书》提到杨秉等人“逶迤退食”,指辞官归隐;唐代诗句“退食亦逢星”亦表达类似含义,多用于描述远离官场的生活状态。

  4. 食量减退或拒食
    现代用法中可指因疾病、情绪导致的食欲不振,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恶心、厌食而不想进食”。但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引申用法。

注意:前三种为经典文献中的常见含义,第四种多见于现代语境。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的详细引证。

别人正在浏览...

办得到曹马朝轴愁感触诊带酒电扇雕龙法定准备率感知各自为政观潮贵王贱霸寒烬颔颏虹栋红泪惶愧假气游魂家主翁街头诗禁舍开塞冀野崛地而起矍然口辅愧服连保灵鼓另收丽柔陋氓面波罗明珠夜投拏攫青琐闼茕茕孑立秋蟫然可删改圣顔收江南双勾书槅子书目司成斯芬克司腾贵天行症候铁脚诡寄頽意讬幽图穷匕见嗢饫微恙文背相麻先啬夏雪斜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