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项黧馘的意思、槁项黧馘的详细解释
槁项黧馘的解释
见“ 槁项黄馘 ”。
词语分解
- 槁项的解释 亦作“槀项”。羸瘦貌。 明 高启 《<娄江吟稿>序》:“有肯槁项老死於布褐藜藿者哉?” 清 钱谦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之四:“入国下车三叹息,有人槁项在菰芦。” 章炳麟 《訄书·学隐》
- 馘的解释 馘 ó 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笔画数:; 部首:首;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槁项黧馘”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形容人面容枯槁、憔悴不堪的样子。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释义
“槁项黧馘”指脖颈干枯、面色黑黄,整体描绘人因劳累、贫困或疾病而极度消瘦憔悴的状态。其中:
- 槁项:槁,干枯;项,脖颈。意为颈部干瘦如枯木。
- 黧馘:黧,黑中带黄的颜色;馘(音guó),本义指割下的左耳(古时计战功用),此处借指面容。意为面色黑黄无光。
该成语通过外在形貌的刻画,生动传递出人物饱经风霜、困顿潦倒的境遇。
二、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列御寇》:
“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庄子借“槁项黄馘”(“黄馘”同“黧馘”)形容曹商口中贫民的形象,后演变为“槁项黧馘”,成为经典文学中描绘衰颓面容的固定表达。
三、用法与示例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落魄、病弱或操劳过度的描写。例如:
- 清·戴名世《忧庵记》:“人且视之为废人,而且槁项黧馘,不类乎人矣。”
- 现代文学描写:“长年的饥馑与劳作,使他未及四十已槁项黧馘,宛如风烛残年的老人。”
四、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槁项黧馘”的释义及书证收录完备,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
- 《古代汉语词典》 - 商务印书馆,系统梳理了该成语的源流及语义演变。
-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撰) - 中华书局,提供了《列御寇》篇的原始文本及历代注释,为成语溯源的核心文献。
-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 - 在词汇章节中分析“馘”字的通假用法,阐释其在成语中的借代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槁项黧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释:
-
拼音与结构
- 拼音:gǎo xiàng lí guó(部分来源标注为“xù”为误读,权威资料以“guó”为准)。
- 结构:由“槁项”和“黧馘”两个并列词组成,“槁项”指干瘦的脖颈,“黧馘”指黑黄的面容和皱纹纵横的脸颊。
-
释义与用法
- 核心含义:形容人因年老、疾病或长期困顿导致的外貌憔悴、精神不振的状态,含贬义。
- 使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境,描述人物外貌或精神状态的衰败,例如文学作品中形容怀才不遇、生活困顿的文人。
-
出处与例句
- 典籍来源:出自清代薛福成《选举论上》:“槁项黧馘以老死牖下者,肩相至也。”指有才之士因科举制度局限而潦倒终老。
- 近义词:“槁项黄馘”(出自《庄子·列御寇》),两者意义相近,均强调面容枯槁。
-
补充说明
- 该成语具有较强画面感,常用于强调人物外在状态与内在境遇的联系,如疾病、贫困或精神压力导致的颓唐。
- 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学或学术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发音细节,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标注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天见鬼暴诃不辩菽麦肠慌腹热城砦尘灰重九译闯南走北电复踧蹐冻伤多福革囊苟全性命怪说归命裹鲊横抢武夺哗歡欢忭鼓舞欢靥慧巧毁谮祸福相生鉴辨交唾嘉谥畿疆隽觾刊印脸殻子连韵遛达龙图阁学士卖人情莓莓密友难听凭仗镪宝青山绿水青水皂白气炎炎鹊巢鸠主冗闹三狱三障沙蚤生怕食不累味双蛇双鱼洗顺革逃婚天灶天正婉静微机贤妇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