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定时间。《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揆景测辰,徼宫戒井。” 李善 注:“揆景、测辰,谓昼夜漏也。” 吕向 注:“揆,度;景,晷;辰,时也。” 唐 符子璋 《漏赋》:“测辰屡错于杓建,揆景颇谬于寒暑。”
测辰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历史语用角度解析。“测”本义为测量、推测,《说文解字》释作“深所至也”,引申为精密计算;《汉语大词典》收录“辰”有七种释义,包含时间单位(如十二时辰)、星宿体系(如北辰)及历法概念。二者组合后主要存在两种解释维度:
其一指向古代天文学实践,如《周髀算经》记载的“测辰定晷”法,指通过观测星辰位置测算时辰,该用法可见于《中国天文学史大系》记载的汉代晷仪使用记录。其二延伸至哲学领域,《淮南子·天文训》有“测辰以明道”之说,将天体运行规律与人事变迁相关联,这种天人感应思想在《春秋繁露》中得到体系化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专业研究建议参考《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章及《汉语大词典》网络修订版相关词条,具体使用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辨析。
“测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测定时间
该词最初指通过天文观测或工具(如漏刻)测算时间。例如《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提到“揆景测辰”,即通过日影和漏刻测定时辰。
预测吉凶(引申义)
部分资料提到,“测辰”在古代天文学中与占卜相关,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预测吉凶祸福。
来源与用法
源自古代天文学实践,结合“测”(测量、推测)与“辰”(时间、星象)两字含义。例如唐代符子璋《漏赋》中“测辰屡错于杓建”,反映了古代计时工具的运用。
字义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辰”的字源(如与“蜃”的关系),可参考汉字权威解析。
榜汰饱鼓鼓背恩忘义薄蚀彻田摛华鹑纬出世离群刺痛到庭刀鱼抵赖洞虚趸货儿童节访采梵王宅佛仪附律歌人公私两济官室赫尔辛基花楼剞坚垎解荐吉莫巨珰决绝开锣喝道龛翦狂节连鏁旅思駡倨免避靡贰牵延峤南耆寿耇老扇搋善棍少尉生处豕腹失寐逝物死劲儿松手题牓听审托运费外汇券威弧效程销刓小鹢谢草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