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wering] 山高峻貌
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曹植《九愁赋》
见“ 岧嶤 ”。
“岧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iáo yáo,属于叠韵联绵词,常用于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由“岧”和“峣”两个表意相近的字组成,均与“高”相关。其中“峣”明确表示“高的样子”,而“岧”多用于形容山高耸的状态,组合后强化了山势险峻、巍峨的意象。
文学应用
常见于古代诗文,如曹植《九愁赋》中“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通过“岧峣”描绘山岭的陡峭高耸,增强画面感与意境。
结构解析
现代使用
如今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文学创作中,日常口语较少使用,但仍保留在成语或固定表达里,如“岧峣突兀”。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用例或字形演变,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汉字解析类工具书。
《岧峣》(yáo yáo),又称《岧岣》,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汉字词语。它指的是陡峭高耸的山峰或山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峻峭挺拔的山峰,形容山势险峻,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观。
《岧峣》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岧”部是“山”字旁,意味着和山相关;“峣”部是一个独体部首,具体含义为山峰。整个词语《岧峣》共计12画。
《岧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中。在古代文献中,也可以见到它的使用,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何食于岧峣之上”这样的描述。到了现代,这个词仍被文人雅士们广泛使用,以形容高峻的山岭。
《岧峣》的繁体字为《岨嶢》。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有所不同,包括某些字的写法也存在差异。然而,对于《岧峣》这个词,其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
1. 山峰险峻,岧峣耸立,令人望而生畏。
2. 晨光洒在岧峣之上,映照得整个山脉如金碧辉煌。
3. 登上岧峣之巅,俯瞰群山,心旷神怡。
岧峣山、岧峣峰、岧峣之巅、岧峣地形等。
高峰、峻峭、峰峦等。
平原、低谷、平缓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