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暄的意思、负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暄的解释

(1).《列子·杨朱》:“昔者 宋国 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纊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遂以“负暄”为向君王敬献忠心的典实。 明 李东阳 《次韵体斋病起见寄》之一:“防身戒久同持律,爱国情深比负暄。”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应甄録汗马勛劳,还展布负暄忠爱。”

(2).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唐 包佶 《近获风痺之疾题寄所怀》诗:“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暄。” 清 陈维崧 《石州慢·冬日舟过亳村旧居有感》词:“负暄邻叟,两两私语茅簷,料他也为王孙叹。” ********* 《死水·你看》诗:“你看负暄的红襟在电杆梢上,酣眠的锦鸭泊在老柳根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负暄”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与典故来源

  1. 向君王敬献忠心
    这一含义出自《列子·杨朱》的典故:宋国农夫冬日受冻,春日在太阳下取暖时,认为这种温暖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想将此“发现”献给君王以求赏赐。后以“负暄”比喻向君主表达忠诚的质朴心意。

  2. 冬日晒太阳取暖
    原典故中的“负日之暄”逐渐演变为描述冬日晒太阳的行为。唐代白居易在《负冬日》中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生动描绘了冬日取暖的闲适场景。


二、延伸与使用场景


三、注意要点

若有进一步探究需求,可查阅《列子·杨朱》原文或唐宋诗词中的相关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负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负暄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与别人反复争辩,不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负”和“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负”字的部首是“贝”,它有五画; “暄”字的部首是“日”,它有12画。 来源: 负暄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秋水》一章中,用来描述两个人长时间的争论而达不到共识的情景。 繁体: 负暄的繁体字是「負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负暄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例句: 1. 他们在会议上负暄了几个小时,最终还是没有得出解决方案。 2. 这对夫妻经常为了琐事负暄,让人感到疲惫不已。 组词: 负暄没有常见的组词用法。 近义词: 争辩、争论、争执 反义词: 和解、达成共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