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盛大。《文选·扬雄<甘泉赋>》:“翕赫曶霍,雾集蒙合兮,半散照烂,粲以成章。” 李善 注:“翕赫,盛貌。” 晋 陆机 《辨亡论上》:“饰法脩师,则威德翕赫。” 唐 孙思邈 《四言诗》:“洪鑪烈火,烘燄翕赫。”
(2).显赫。《北齐书·方伎传·皇甫玉》:“闻 赵道德 之声,曰:‘亦繫属人,富贵翕赫,不及前人。’” 明 归有光 《沉贞甫墓志铭》:“至於一时富贵翕赫,众所观骇,而 贞甫 不余易也。”
(3).盛怒貌。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诗:“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翕赫”是一个汉语合成词,读音为xī hè,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分层解释:
盛大
形容事物气势恢宏、规模庞大。例如《甘泉赋》中“翕赫曶霍,雾集蒙合”描绘了盛大而朦胧的场面。晋代陆机《辨亡论》亦用“威德翕赫”形容威严显赫的气势。
显赫
指地位、名声显著。如《北齐书》提到“富贵翕赫”,明代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中“一时富贵翕赫”均强调社会地位的显耀。
盛怒貌
表示愤怒时的威严状态。曹植《斗鸡》诗“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中,通过“翕赫”展现争斗时的激烈与威慑力。
如需更详细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文选》《北齐书》等古籍,或查阅网页来源。
翕赫(hū h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荣耀壮丽”。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羽”和“赤”,其中“羽”表示羽毛、飞翔,象征着高尚、华丽,而“赤”则表示红色、光明,意味着威严、壮丽。联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翕赫”,形容光彩照人、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
“翕赫”这个词,第一个字是“翕”(hū),由“羽”和“喜”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1画。第二个字是“赫”(hè),由“赤”和“曷”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2画。
“翕赫”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翕》篇,古人用它来形容崇高的美景。在繁体中,将“翕赫”分别写作“翕”(hū)和“赫”(hè)。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翕赫”这个词的写法是有所不同的。其中,“翕”通常写作“熈”或“羲”,而“赫”可以写作“覈”。这些都是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的变体。
1. 大漠辽阔,举目之间便是一片翕赫的壮丽景象。
2. 这座古城的夜景非常翕赫,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组词:翕然、翕合、赫赫有名、赫然、赫亮。
近义词:雄伟、壮观、辉煌、灿烂。
反义词:黯淡、平凡、寒碜、暗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