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髡缁的意思、髡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髡缁的解释

亦作“髠緇”。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称。 明 徐渭 《<逃禅集>序》:“今之詆佛者,动以吾佛律之,甚至於不究其宗祖之要眇,而责诸其髠緇之末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六·建文君》:“﹝ 明太祖 ﹞且见 建文 头颅颇偏,匣髠緇之具,戒曰:‘必婴大难,乃发。’” 清 陈大章 《王文成纪功碑》诗:“深谋豁达格神鬼,苦心退託随髠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髡缁”是汉语中一个古雅的合成词,其含义需拆解分析:

  1. 单字释义

    • 髡:本义为剃发,原指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如《周礼》中的“髡刑”),后引申为僧尼剃发修行的特征,代指出家人。如“髡首”即指僧尼剃发后的形象。
    • 缁:意为黑色,因古代僧人常穿黑色(缁色)袈裟,故“缁”成为僧侣的代称,如“缁流”“缁衣”均指僧人。
  2. 合成词含义
    “髡缁”结合剃发(髡)与黑衣(缁)两个特征,泛指佛教僧侣,而非道教人士。可能因部分文献或方言的误传,导致中“代指道教”的表述存在偏差,需注意甄别。

  3. 文化背景
    该词常见于古典文献,如唐代姚合《赠王尊师》中“髡缁悬世路”,即以“髡缁”指代僧人群体,反映其身份特征与宗教符号的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髡缁》是什么意思

《髡缁》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髡”和“缁”。它是指在古代将男子的发髻剃去,只留发际:削发为髡,剃发为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字形结构,可以拆分出“髟”和“麻”两个部首。其中,“髟”是表示头发的部首,“麻”是表示黑色的部首。根据笔画数目,“髡”有13画,“缁”有11画。

来源和繁体

《髡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尔雅》是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创作的一部记载古代汉字和词汇的书籍。

在繁体字中,可以将《髡缁》分别写作《髠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髡的发际部分通常是实心的,与现代的月形发际不同。而缁的字形则较为接近现代写法。

例句

他曾在古代被髡缁,以示服从。

组词

组词示例:髡剃、剃髡、缁发、髡袍。

近义词

近义词示例:剃发、剃髪、髟发。

反义词

反义词示例:留发、发际。

别人正在浏览...

彪被禅牀朝山趁笔承风乘其不意冲淹舂揄串仗促弦大包弹兑道死短处杜霸烽戍抚运供命共总彀骑行邮税何刘洪论觟冠简约骄盛蕉园节衷籍略锦标赛聚散旷滞来者勿拒累絷岭南派泠人凌跃流泽律人宁固柠条盘游无度萍踪浪迹倩服清媚青山一发穷鸟触笼确拟屈蟠三智五猜素劄榻本贪吃懒做天腊天显亭菊响马衔巵逍遥游鞋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