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觟冠的意思、觟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觟冠的解释

古代执法官戴的冠。觟,同“ 獬 ”。《太平御览》卷六八四引《淮南子》:“ 楚庄王 好觟冠。”按,今本《淮南子·主术训》作“獬冠”。 高诱 注:“觟豸之冠,如今御史冠。”参见“ 獬豸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觟冠,是古代中国司法官员所戴的一种特殊冠饰,其名称与象征司法公正的神兽“獬豸”(又称“觟䚦”)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来源 “觟”指代传说中的神兽獬豸(xiè zhì),《说文解字》释其形似羊或鹿,独角,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则以角触不直者。王充《论衡·是应》载:“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冠”即帽子,此处特指法冠(又称“獬豸冠”)。觟冠即獬豸冠的别称,因冠上饰有獬豸形象或独角标识而得名。

二、形制与象征 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法冠“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其核心特征为冠前立一木制獬豸角,象征司法者应如神兽般明辨是非。汉代起,御史、廷尉等司法官需佩戴此冠,彰显审判权威与公正精神。杨孚《异物志》描述獬豸“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冠饰取其“触邪”之意。

三、历史演变 觟冠制度始于战国,秦汉时成为司法标识,唐宋明清沿袭并纳入官服体系。明代《三才图会》绘有獬豸冠样式,独角耸立,冠体为黑色,成为监察御史的标配。清代虽废止法冠形制,但补服仍绣獬豸图案,延续其象征意义。

四、文化内涵 觟冠承载着中国古代“神判法”信仰向“人判法”过渡的痕迹,将獬豸的正义属性赋予司法者,强调道德与法律结合。其设计融合神话崇拜与司法实践,成为中华法系追求“明刑弼教”精神的物质载体。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范晔《后汉书·舆服志》(中华书局校勘本)
  3. 杨孚《异物志》(《汉唐地理书钞》辑本)
  4. 王圻《三才图会·衣服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觟冠”一词,现有公开文献和词典中暂未发现明确记载,可能属于生僻词或存在书写差异。不过,根据搜索结果的关联信息,可推测以下两种可能:


1.可能为“鶡冠”的误写

根据内容,“鶡冠”是古代的一种冠饰,有两种含义:


2.可能与“隃冠”相关

提到“隃冠”是传说中的奇兽名,出自《逸周书·王会》:“解隃冠”。但此词更偏向神兽名称,而非实际冠饰。


建议

若需进一步确认“觟冠”含义,可:

  1. 核对古籍原文或具体出处,确认用字准确性;
  2. 参考《逸周书》《续汉书》等文献中关于冠饰的记载,或咨询汉语言专家。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册祭长素尘嚣絺索冲隐川渟岳峙黜斥槌牛酾酒打伙贰体蜂迷蝶恋辅助工膏剂饹瘩给廪勾赴媾合顾渚春含俱録悍目华鬘黄猫黑尾会首昏昏沉沉谫谫屑屑紧不紧静钝九牛毛决明拘维抗殿空海来札鳞羽理折犁杖面朋尼站牌刀辔策漂卤乔模乔样起麪饼秋子让让神清气朗神影适量示唆水面算寿屠夫文巧五彩缤纷物离乡贵险峙小铨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