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跣的意思、髡跣的详细解释
髡跣的解释
光头赤足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 倭 之追者寻至,猴见髡跣横行,不类所习覩,疑为异兽将噬之。”
词语分解
- 髡的解释 髡 ū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古代指和尚。 古代称修剪树枝。 笔画数:; 部首:髟; 笔顺编号:
- 跣的解释 跣 ǎ 光着脚,不穿鞋袜:跣足。跣跗(露出脚背)。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髡跣”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髡跣”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髡”和“跣”两个单字组成,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外貌或状态,多见于古代文献。其含义需从两字的本义及组合义来理解:
-
“髡”的含义:
- 本义: 指剃去头发。在古代中国,剃发(髡刑)是一种刑罚或羞辱的标志。《说文解字》释“髡”为“剃发也”。
- 引申义: 泛指剃光头的行为,或指被剃去头发的人(髡人)。它常与刑罚、奴役或特定宗教习俗(如部分僧侣剃度)相关。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跣”的含义:
- 本义: 指赤脚,不穿鞋袜。《说文解字》释“跣”为“足亲地也”,强调光脚直接接触地面。
- 引申义: 形容赤足的状态或行为。在古代,赤足可能表示贫穷、卑贱、请罪、哀悼或特定的礼仪(如祭祀时的虔敬)。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
“髡跣”的复合含义:
- 将“髡”与“跣”组合使用,“髡跣”意指剃去头发并赤着双脚。这个词语极其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遭受刑罚、处境悲惨、地位卑贱或自我贬损以示虔敬/悔罪 的状态。
- 它通常用于描述囚徒、奴隶、受刑者、或某些特殊仪式(如请罪、祭祀)中人的外貌。剃发和赤足的双重特征,强化了其困顿、屈辱或苦行的意味。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
文化背景与用法:
- “髡跣”一词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烙印。剃发(髡)在古代中国是“五刑”之一(髡刑),是官方对罪犯施加的身体和尊严上的惩罚。赤足(跣)则常与奴隶、仆役或特定礼仪相联系。
- 因此,“髡跣”在文献中多用于描述阶下囚、俘虏、罪人或进行极端苦修者的形象。例如,史书中可能记载战败的将领“髡跣而降”,表示其彻底屈服和认罪的状态。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相关条目释义背景。
-
“髡跣”是一个描述性极强的古汉语词汇,特指剃光了头发且赤着双脚 的状态。它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社会等级观念和文化习俗,主要用于刻画受刑者、卑贱者或处于极端苦行/请罪情境中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一种困顿、屈辱、虔敬或自我惩罚的意味。
网络扩展解释
“髡跣”是一个由两个古汉语单字组成的复合词,需拆解分析:
一、髡(kūn)
本义为剃发之刑。《说文解字》载:“髡,剃发也。”古代五刑之一,如《周礼》记载的“髡者使守积”。汉代仍存此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乃髡钳季布”的记载。后引申为僧人剃度,如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中“髡而缁”即指剃发着僧衣。
二、跣(xiǎn)
指赤足不履,《说文》释为“足亲地也”。常见于“跣足”一词,如《战国策·魏策》“跣行而进”描写赤脚行走。古代礼仪中,跣足可表敬意,《礼记·问丧》载“徒跣”之礼。
三、组合释义
“髡跣”合用指剃去须发并赤足的状态,多见于两种语境:
- 刑罚标记:如《三国志》载鲜卑习俗“髡头跣足”;
- 宗教仪轨:佛教戒律中比丘需剃发跣足,道教某些流派亦有类似规制。
该词属文言雅言,现代汉语已罕用。建议在具体文献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如遇典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王力《古代汉语》等工具书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媕妸材器叉腰穿连矗立淳刚辞堂单丁大戏锻炼周内二舞芬华覆新阁揆函受浩初衡荜横敢和事佬槐宫棘寺护圣瓜僭侈腱鞘捡校极福径急静寂金吾鸟廐苑九原可作决知郡县制俊逸钧甄康惠览见乐童寮属迾卒岭峤禄食沵澷能梗恁们容辉上摈生死苦海身胚殊建他谁通悉万家翫烖稳疾五徧行舞师浯屿习安相导写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