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君主接待贵宾的高级司仪。由主国政之卿充任。《仪礼·聘礼》:“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宾。摈者出请事。” 郑玄 注:“摈谓主国之君所使,出接宾者也。”《礼记·聘义》:“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 孔颖达 疏:“主国之卿为上摈。”
“上摈”是古代礼仪中的职官称谓,主要用于君主接待贵宾的场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代表君主主持外交接待的高级司仪,通常由主掌国政的卿担任。根据《仪礼·聘礼》记载,接待宾客时设有不同层级的司仪:“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宾”,其中“上摈”地位最高。
职责与地位
延伸释义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上摈”可解为“向上升高而排斥下降”,但此释义未见于古代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误植,需谨慎使用。
该词核心含义与古代礼制相关,现代使用建议优先参考《仪礼》《礼记》等典籍的原始定义。若需了解不同解释,可进一步查阅权威文献对比。
上摈(shàng bìn)是一个汉字词语,指被迫离开、被排斥、被拒绝等意思。下面将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形、古时汉字写法以及一些例句。
上摈的主要部首是“手”和“阝”,总共有15个笔画。
上摈是由简体字“上”和“摈”组成的。摈是繁体字,其繁体形状为“辸”和“也”组成。
在古时的汉字中,上摈的写法可能和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所以无法给出确切的古时汉字写法。
以下是上摈在句子中的使用例子:
1. 他的品行不端正,被大家上摈了。
2. 这个项目由于 财务问题,被投资方上摈了。
与上摈相关的词语有:上座、上缴、上台。
上摈的近义词有:排斥、拒绝、驱逐。
上摈的反义词是:接纳、欢迎、迎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