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昆仑丘的意思、昆仑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昆仑丘的解释

亦作“崐仑2丘2”。 1.三重相迭的土山。《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鋭上为融丘,三成为崐崘丘。” 郭璞 注:“ 崐崘山 三重,故以名云。”

(2).指 昆仑山 。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若临 瑶池 间,想望 崑崙丘 。”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惜哉 瑶池 饮,日晏 崑崙丘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昆仑丘”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三重相叠的土山。根据《尔雅·释丘》记载,“三成为崐崘丘”,即堆积三层的土丘可称为昆仑丘。

  2. 代指昆仑山
    后演变为对昆仑山的别称,如唐代高适、杜甫的诗句中“崑崙丘”均指昆仑山。


二、历史与神话背景

  1. 神话中的神山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昆仑丘(又名昆仑虚、玉山)被视为“万山之祖”,是伏羲等神话人物的居所,道教文化中更奉为神仙居住的仙山。

  2. 地理考据争议

    • 神话层面:先秦文献如《山海经》中的昆仑丘,经学者顾颉刚考证,可能指山西阳城析城山。
    • 现实地理:汉代后认定的昆仑山位于青海一带(今昆仑山脉)。

三、文化引用

古代诗词常以“昆仑丘”象征壮丽景观或神话意境,例如:


四、现代研究

近年研究结合地质、天文等多学科分析,提出山西析城山可能是远古昆仑丘所在地,这一观点为历史地理提供了新视角。

“昆仑丘”既是地理概念,更承载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话色彩,需结合文献与考据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昆仑丘》的意思

《昆仑丘》(Kūnlún qiū)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可指代地理上的昆仑山脉,也可以象征人间仙境。下面将详细介绍《昆仑丘》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昆仑丘》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昆”字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笔画数为8;“仑”字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笔画数为4;“丘”字的部首是一点水旁,它的笔画数为5。

来源和文化意义

《昆仑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指的是西方极处的山脉。据传,昆仑山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常被认为是仙人的栖息地。从古代文献和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昆仑山被视为人们向往的仙境,代表着祥和、神秘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昆仑丘的写法为「崑崙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昆仑丘的古时写法为「昆崙丘」。

例句

1. 他梦想能登上昆仑丘,寻找仙境的奇迹。

2. 这座山脉绵延起伏,仿佛是昆仑丘傲立于大地之上。

相关组词

昆仑山、昆仑奇、昆仑虎、昆仑山脉、丘陵。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神山、仙山、奇山。

反义词:平原、低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