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醮告的意思、醮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醮告的解释

谓道士设坛祭祀祈祷。 元 揭傒斯 《和张太乙<秋兴>》之二:“圣主忧时多醮告,青鸞白鹤绕僊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醮告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醮”和“告”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宗教仪式语境,特指向神明或祖先禀告、祈愿的祭祀行为。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醮(jiào)

    • 本义:古代祭祀礼仪,指设坛祭神。《说文解字》释为“冠娶礼祭”,后扩展为道教斋醮仪式,即通过焚香、诵经、献供等方式与神明沟通。
    • 引申义:泛指隆重的祭祷仪式,如“打醮”“建醮”。
  2. 告(gào)

    • 本义:禀报、诉说。《说文解字》释为“以事告天”,强调向上天或神灵传达信息。

组合义:“醮告”即通过特定祭祀仪式向神明或祖先禀告心愿、祈求庇佑,具有庄严的宗教仪式属性。


二、文化内涵与使用场景

  1. 道教仪式核心环节

    在道教斋醮科仪中,“醮告”指道士以章表、符咒等形式向神明奏告信众诉求,如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需设醮坛、焚青词(祷告文书),并配合步罡踏斗等仪轨。

  2. 民间信仰实践

    传统社会逢重要事件(如婚丧、迁居、灾异),常行醮告之礼,向天地神明或宗族祖先禀告因由,以求指引或护佑。例如《中国风俗通史》记载,明清民间有“告祖醮”习俗。

  3. 文献用例

    • 《红楼梦》第十三回:“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请一百单八众禅僧拜大悲忏,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此处“醮”隐含醮告亡魂之意。
    • 宋代《云笈七签》载:“凡醮告之仪,必斋戒虔心,以通真圣。”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醮”为“祭神之礼”,并引《史记·封禅书》例证:“其神皆岁一醮。”

  2. 《道教大辞典》

    明确“醮告”属道教“章奏”类仪轨,需依科范行仪,强调“诚感天地,通神达灵”。

  3. 《中国宗教礼仪制度》

    指出醮告融合了巫祝传统与道教仪范,是“人神契约”的象征性表达。


四、现代应用与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醮告”仍见于道教活动及民俗研究,偶用于文学创作以烘托古典氛围。其语义聚焦于通过仪式沟通神明,区别于普通“告知”,隐含敬畏与神圣性。


参考资料

  1. 《道教斋醮科仪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 《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4.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
  5. 《中国宗教礼仪制度》(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醮告”是一个与宗教仪式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醮告”指通过设坛祭祀的方式向神明或祖先祷告,以祈求指引或庇佑。其中“醮”特指道教或传统宗教中的祭祀仪式,“告”则强调“禀告、陈述”的意图。


二、词义解析

  1. 结构分析
    属于动宾短语,由动词“醮”(设坛祭祀)和“告”(禀告)组成,强调通过特定仪式传递诉求。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道士主持的祭祀活动,或引申为向权势者、机构郑重提出请求。例如元代诗句:“圣主忧时多醮告,青鸾白鹤绕仙台”,即指帝王通过祭祀祈求国泰民安。

  3.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元代揭傒斯的《和张太乙〈秋兴〉》,印证了其与道教仪式的关联。


三、扩展字义


四、总结

“醮告”是融合宗教仪式与诉求表达的词汇,核心在“以祭祀沟通神明”。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想听组词网)。

别人正在浏览...

阿英鄙争笔诛博罗查案搀落车釭乘空蹙澳厝手等因奉此典签定数督办蹯跚風風火火奋矫艮隅狗尾草官帖鸿乙满纸画卷讲台桀逆急筦纪念册金汤可频暌阻滥饮泐失炼翁流精墓次颇梨器贡骑驴倒堕请举情囚青杳畎壑鹊夜传枝壤陛乳虎散居山舍生剥诗艸顺纪迢峣突弁瘏悴拖露托门子完浃琬液跣露闲隟小颗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