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降衷的意思、降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降衷的解释

施善;降福。《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孔 传:“衷,善也。”《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 金 元好问 《箕山》诗:“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得 陇 人望 蜀 ,有 齐 安用 薛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维皇上帝降衷下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降衷”是汉语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降衷”指上天赋予人的善性或本心,具有哲学与伦理双重意涵。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降”为动词,表赐予、降下;“衷”指内心、本性,如《尚书·汤诰》载“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意为上天赐予人类善良本性。此词多用于描述天赋的道德属性,强调人性本善的儒家观念。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后在《左传·昭公二十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的注疏中,孔颖达引“降衷”解释人类天然禀赋的保持与礼法规范的关系。

三、古籍例证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在阐释《中庸》“天命之谓性”时,强调“降衷即天命之性”,将词义提升至理学体系的核心概念。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衷”为“中衣”,引申为不偏不倚的内在本质,与“降衷”的伦理内涵相印证。

四、近义关联

该词常与“秉彝”(持守常道)、“受中”(秉承中正)构成互文,如《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皆指向天赋道德观。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儒家心性论的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降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文献资料解析如下:


一、核心释义

降衷(jiàng zhōng)意为施善、降福,指上天或神明将善意、福祉赐予人间。这一概念在古代文献中常与天命、道德关联,强调上天的恩泽或对人类的庇佑。


二、词源与典籍例证

  1. 《尚书·汤诰》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 孔传注释:“衷,善也。” 此处指上天赋予人类善性,体现道德层面的恩赐。
  2. 《国语·吴语》
    “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

    • 此处指上天降福于吴国,使其战胜齐国。
  3. 金代元好问《箕山》诗
    “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

    • 强调上天赋予人平等的善性与道德准则。

三、结构解析


四、历史语用

此词多用于儒家经典及古代诗文,带有鲜明的古典色彩。例如太平天国文献《英杰归真》中“维皇上帝降衷下民”,延续了传统天命观的表达。


五、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语境。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赐福”“施恩”等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不同注释,可参考《尚书》《国语》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琯宝扇鞭灵走石兵牌漕耗嗤累螭头载笔赤兔虫蝎颠怪钓罩跌足冬集豆花水独非多财善贾飞缰疯疯癫癫分条析理服众高明远识给赏归仁鸿源肩差坚甲利刃焦焦矜己金英既终凌犯灵符隆炽帽花磨牙症旁佐乾篾片期单清涤青铜镜清语蚑蠕人众热平衡深间拾踊说黑道白鼠屎汙羹书蟫肃唱遂非文过桃夭新妇体敌统购突发性脱活为真五鸠响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