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心摄行的意思、防心摄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心摄行的解释

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隋书·经籍志四》:“﹝佛家弟子﹞皆剃落鬚髮,释累辞家,相与和居,治心修浄,行乞以自资,而防心摄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防心摄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áng xīn shè xíng,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控制内心杂念来约束外在行为,强调内外兼修的自律性。具体解析如下:


一、词语结构


二、出处与背景

  1.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四》,描述佛家弟子“剃落须发,释累辞家……防心摄行”,指僧人通过控制杂念和规范行为来修行。
  2. 佛教关联:成语与佛教思想相关,强调通过内在净化达到外在行为的端正。

三、应用场景

  1. 个人修养:用于提醒人们在言行中保持自省,避免被负面情绪或欲望支配。

    例:职场中需“防心摄行”,避免因浮躁影响判断。

  2. 道德教化:常见于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内外一致的道德准则。

四、近义与延伸


“防心摄行”不仅是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强调通过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实现自我提升。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均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律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防心摄行的意思

《防心摄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要时刻保持警惕,谨慎行事,不放松自己的心理防备。

拆分部首和笔画

《防心摄行》的拆分部首是阜、心、扌(手),总共有16画。

来源

《防心摄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曾国藩。他在《曾文正公家书》中写道:“防心摄行三字,可以谓之上策。”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只有具备谨慎小心的心态,才能在行动中全面地驾驭自己。

繁体

《防心摄行》的繁体写法为「防心攝行」。

古时候汉字写法

《防心摄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区别。

例句

他一直都在防心摄行,因此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冷静。

组词

防备、留心、警惕

近义词

提防、戒备、警觉

反义词

放松、掉以轻心、大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