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轻诺的意思、轻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轻诺的解释

轻易许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是故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此似是而非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言不详於反覆,好轻诺而无实者,虚人也。”参见“ 轻诺寡信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轻诺"是汉语中具有警示意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不慎重地作出承诺。该词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字面可拆解为"轻率"+"许诺",强调承诺行为的随意性与后果的不可靠性。

从汉语发展史考证,"轻"在甲骨文时期即表"重量小",引申为"不重视";"诺"在战国文字中从言从若,本义为应答之词。二字组合最早见于道家典籍,《文子·符言》注"不重诺,非无情也,中必量力",体现先秦时期对承诺行为的伦理要求。

权威词典释义方面,《汉语大词典》界定为"轻易许诺",并引明代沈鲸《双珠记》"轻诺惹人怨"佐证其负面含义。现代语言应用中,该词常见于批评性语境,如"领导干部切忌轻诺寡信"等政论表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将其归入"劝诫类四字格成语"范畴。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考察,"轻诺"现象常与"诚信缺失"相关联。据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研究中心统计,该词在历代典籍中共出现127次,其中92%用于批判性语境,印证其作为道德评判用语的语言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轻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īng nuò,意为“轻易许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不经过慎重考虑就轻易答应他人请求的行为。这一行为往往带有负面色彩,暗示承诺者可能缺乏责任感或兑现能力。

2.出处与引用

3.相关成语

“轻诺寡信”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进一步强调轻易许诺的人往往难以守信。其反义词为“一诺千金”或“说一不二”。

4.结构与反义

“轻诺”不仅描述行为本身,还隐含了对信用缺失的警示,常用于提醒慎重承诺。如需更完整文献引述,可参考《人物志》《抱朴子》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馉饳儿闇钝巴鼻绷吊博闻强志不华辰旆鉏民遳子麤饘对课对窝方闻科方语钩摘关聘黑天痕秽欢情较名矜谅闶阆癞风老把势临遣龙蠖聋瘖沦替孖舲艇慢葬美荫縻系抹眉头巾目録学跑船朋煽聘礼敲门甎乔装打扮癯惙任断三露商界上详少校申旦省改参回双赢输发随意一瞥琐隶讨厌挺尸王侯顽涎闲日纤隙憸险斜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