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臼杵的意思、臼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臼杵的解释

臼与杵。舂粮食或他物的容器和捣棒。《易·繫辞下》:“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三国志·魏志·阮籍传》“官至步兵校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苏门山 有隐者,莫知名姓,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臼杵”是汉语词汇,拼音为jiù chǔ,指古代用于舂粮食或其他物品的工具组合,由“臼”(容器)和“杵”(捣棒)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臼为石制或木制的容器,杵是与之配套的捣棒,两者配合使用可将谷物脱壳或捣碎。这一工具组合在农耕社会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2. 历史文献记载

    • 《易经·繫辞下》提到“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强调其对民生的重要性。
    • 《三国志》注引南朝裴松之的描述,提及隐士生活简朴,“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
  3. 结构与用途

    • 臼:独体结构,形似盆状容器;
    • 杵:左右结构,长棒状工具。
      两者配合可完成脱粒、研磨等工序,也用于捣药、捶衣等场景。
  4. 延伸与示例

    • 现代汉语中,“臼杵”多用于描述传统工具,如诗句“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刘半农《学徒苦》)。
    • 日本大分县有地名“臼杵市”,源于历史典故,但此用法属专有名词,与中文词义无关。

注意:需与“杵臼之交”(指不计身份的交友)区分,后者拼音为chǔ jiù,词序和含义均不同。

网络扩展解释二

臼杵一词是指一种用于磨碎谷物的工具。它由两部分组成:臼和杵。臼的拆分部首是口,杵的拆分部首是木。臼共有5画,杵共有7画。 臼杵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使用臼杵作为磨碎食物的工具,帮助他们进行食物加工,所以这个词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在繁体中,臼杵保持相同的写法,没有任何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小的差异。不过,臼杵的基本形状和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 以下是一个例句:“奶奶用臼杵把谷物磨成了面粉。” 关于组词,可以用臼杵构成新词,如“臼杵磨”、“臼杵槌”。 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我无法给出与臼杵相关的具体词语。对此我很抱歉。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谙熟慠诞阿阇班迎抱产悲欣本科嬖媵步落稽长牌程头持胜冲阳鉏霓错简雕谢地旷人稀丁敬东西南北客風船封峦氛秽公命光远过端骇水颔颏豪毛火林矜存麇聚开允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立案儠儠马市渺弥末技磨究纳吉南人凝明钦诏求神拜佛饶有兴味软颚山葱盛会盛流稣息素心肃整调説铜雀砚同属通夕投霓头晌王城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