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色与墨色。古代校书常用这两种颜色。借指校点书籍。《新唐书·韦述传》:“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祕书不逮也。”
“黄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黄墨”指黄色与墨色两种颜色。在古代校勘书籍时,常用这两种颜色进行标注或修改,因此该词逐渐引申为校点书籍的代称。
《新唐书·韦述传》记载:“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祕书不逮也。”
此处“黄墨”指校书时使用的颜色,体现古人校勘文献的严谨态度。
古代校书时:
“黄墨”一词反映了古代文献校勘的严谨传统,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意义。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黄墨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墨色发黄的状态。黄墨也可以比喻文笔平庸、书法字画粗劣。
黄墨的部首是黑字骨,总共有15个笔画。
黄墨最早来源于古代的文人墨迹。在古代,文人墨迹是以研磨得出来的,不同的墨材质量和制作工艺会导致墨色的差异。因此,如果墨材质量不佳或制作工艺不精细,就容易造成墨色发黄。因此,黄墨成为了形容文人墨迹不佳的一个词语。
黄墨的繁体字为黃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黄墨的古代写法如下:
黑字骨 + 人 + 日 + 土 + 二
1. 他的书法作品用黄墨写得十分平庸。
2. 这幅字画老早就被时间侵蚀,现在看起来墨色都变成了黄墨。
1. 黄墨笔:形容墨色黄而淡的画笔。
2. 黄墨池:保存黄墨的容器。
3. 黄墨字:用黄墨写成的文字。
1. 淡墨:指墨色较为浅淡的状态。
2. 发黄:指颜色逐渐转黄。
1. 墨黑:指墨色变得更加深沉。
2. 浓墨:指墨色更为浓重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