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寞独处。 清 敏树 《与朱伯韩书》:“夫士穷居而寂处,读古人之书,忽若有得於其心,虽不得遭遇於时,亦愿观览海内,交其一二贤豪,相讲论以其业。”
“寂处”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一、基本释义
“寂处”指寂静独居之处,或独自处于安静的环境中。
组合后,“寂处”核心含义为在静谧中独居或停留,隐含孤独、远离喧嚣的意境。
二、引申义与文学意蕴
如清代诗人黄景仁《感旧》中“寂处闾阎久,萧然似野僧”,以“寂处”描绘孤寂的市井生活,凸显精神层面的疏离感。
佛教典籍如《五灯会元》载僧侣“寂处山林,心无挂碍”,赋予其禅修中摒弃杂念、专注内心的涵义。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寂处:寂静独居之所。亦指独处。”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卷第128页)
“寂处:安静独居的地方;独自居留。”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12页)
“寂处:幽静独居。例见唐宋诗文。”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093页)
四、经典用例
“黛玉……独坐灯前,寂处潇湘馆内。” ——刻画林黛玉孤寂心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虽未直用“寂处”,但意境高度契合。
五、近义辨析
文献来源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并援引经典文学作品佐证语义演变。古籍原文可查阅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现代词典可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平台获取完整内容。
“寂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字面构成
由“寂”(寂静、安静)和“处”(地方、状态)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寂静的环境(如、提到“安静的地方”)。
实际用法
更常见的含义是寂寞独处的心理状态,而非单纯指物理环境。例如:
部分词典(如)可能将“寂处”拆解为字面意义,但实际文献用例更偏向心理层面的孤寂感。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侧重。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清代敏树的《与朱伯韩书》原文,或参考在线词典的详细释义。
悲剧碧磴不臧彩绸蚩薄驰介吃了老娘洗脚水搥背当巡道德行为丢轮扯炮恩幸幡舞跗萼连晖高范革变根元孤忠汉籍贺善火帝降液景像噤声九功纠众困窘涝疏旱溉敛钱领选六枝子里中龙夷门静脉麋灭密写摩托牡丹虽好﹐还要緑叶扶持蓬婆骈集朴散平添前窝清夏勤务员咠咠申禁神庭试翼朔雪撕搏肆法司公子啼饥同畴退旅进旅托嘱外货文星高照校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