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忘形交的意思、忘形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忘形交的解释

指相处不拘形迹的知心朋友。《新唐书·孟郊传》:“﹝ 孟郊 ﹞性介,少谐合。 愈 一见为忘形交。”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既得 仲和 ,语合,意豁然大适,为忘形交,久之益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忘形交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成语,指不拘泥于礼节、不分彼此、真诚相待的深厚友谊。其核心在于朋友间相处时超越了外在形式(如身份、地位、礼仪等束缚),达到心意相通、毫无隔阂的境界。

一、核心释义与字源解析

“忘形”意为忘却或超越了外在的形体、形式、身份;“交”指交往、交情、友谊。合起来即指在交往中因情谊深厚而忘却了彼此的身份差异与世俗礼节的交情。这种友谊强调内心的契合与精神的共鸣,而非外在的客套或形式化的往来。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心”“知己”之情的推崇,是友谊的一种极高境界。

二、历史溯源与典故出处

该词有明确的历史文献出处,最早见于《新唐书·孟郊传》:

“(孟郊)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此处记载了唐代文学家韩愈与诗人孟郊初次相见即结为莫逆之交的故事。韩愈位高名重,孟郊则性格孤介、仕途坎坷,但两人因才学相惜、志趣相投,完全无视了身份地位的悬殊,建立了深厚情谊。这个典故生动诠释了“忘形交”的内涵——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一切世俗藩篱。

三、使用场景与文化内涵

“忘形交”常用于描述:

  1. 知己之交:彼此深刻理解、信任无间,如伯牙子期般的知音之情。
  2. 不拘礼节:相处时无需客套寒暄,可直言不讳、率性而为。
  3. 贫贱不移:不因对方富贵或贫贱而改变交往态度,重情义轻物质。
  4. 精神契合:追求心灵共鸣与思想交流的深度,而非表面应酬。

它体现了儒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观,也蕴含道家“得意忘言”“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强调真挚情感对形式化社会关系的超越。

四、例句与近义词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DB/OL]. 上海辞书出版社. 可访问:中国知网工具书库 (需订阅)
  2.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辞源》(第三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条目:忘形交)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条目:忘形)
  4.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孟郊传》[DB/OL]. 中华书局点校本. 可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网络扩展解释

“忘形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àng xíng jiāo,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指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形容两人关系亲密无间,相处时无需顾忌礼节或身份差异。

出处

源自《新唐书·孟郊传》:“愈一见(孟郊),为忘形交。”。韩愈与孟郊因性情相投,成为不拘形迹的挚友,后世借此典故形成成语。

近义词

用法与示例

作宾语,常用于描述深厚友谊。例如:“二人志趣相投,渐成忘形交。”

补充说明

该成语强调朋友间情感的真挚与自然,超越世俗约束,多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败俗伤化扳联驳查材使持衰春盎当锅殚精倒想雕流烦富反右派斗争富强纤维过破五泓浄黄汤淡水火熟互让极哀简选枷示积风基命径途精晓九英抉示老火老酒愣冲冲链反应良民证买山钱骂娘明治维新凝雨彭薄品色贫油剖棃浅隘桥肚儒科省札谥典收合说真方梳妆竦竣桃蠹讨虏铁捺退谷推寅外厩微醺误本相迹先亲后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