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年夜。年节的夜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呈女童驱儺,妆六丁六甲之类,大率如《梦华録》所载。”
(2). 江 南旧俗称冬至夜为节夜。 清 顾禄 《清嘉录·冬至大如年》:“又 江 震 《志》皆云:‘邑人最重冬至节。前夕,名节夜。’”
“节夜”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主要分为两类,具体解释如下:
年节的夜晚(尤指除夕)
指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夜晚,尤其是农历除夕。例如,明代文献《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南宋皇宫将腊月二十四日称为“小节夜”,三十日称为“大节夜”。这一用法强调节日庆祝的核心时段。
江南旧俗中的冬至夜
清代《清嘉录》提到,江南部分地区(如苏州、震泽)曾将冬至前一晚称为“节夜”,并视冬至为重要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
需注意“节夜”与“节日夜晚”的区别:前者是特定历史词汇,后者是泛称。例如,国庆节、中元节的夜晚不宜称为“节夜”。
《节夜》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节和夜。
节(jié)是一个独立的字,由“立”部和“卩”部组成。它是形声字,其中“立”部表示立起来的动作,而“卩”部则是表示封印的意思。节的基本意思是指控制、限制、约束。
夜(yè)是一个独立的字,由“乙”部和“夕”部组成。它是形义字,其中“乙”部表示夜晚的开始,而“夕”部则表示夜晚的结束。夜的基本意思是指太阳下山后的黑暗时段。
《节夜》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通常在夜间休息,白天进行劳动。节夜一词的含义是指在夜晚进行某种限制或约束的行为,以确保安全或避免麻烦。
在繁体字中,《节夜》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由节和夜两个字组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节夜》在古代可以写作“節夜”。这种古文字的写法是把连续的笔画变成了分散的笔画,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下面是一个关于《节夜》的例句:他们在农田里节夜工作,以确保作物的顺利收割。
一些与《节夜》相关的词语有:夜以继日、昼夜兼程、夜以继昼等。
一个近义词是夜以继日,它表示不分昼夜地工作。一个反义词是昼夜兼程,它表示白天和夜晚都进行工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