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勾的意思、折勾的详细解释
折勾的解释
损失。《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 陈希 收军还於 代州 ,点检兵数,约折勾一百兵人。”
词语分解
- 折的解释 折 ē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合搭装 折 é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幼年死亡:夭折。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
- 勾的解释 勾 ō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勾销。勾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勾画。勾勒。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坣 ):勾缝。 调和使黏
专业解析
折勾(zhé gōu)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军事术语:阵亡注销
释义:古代军队中,士兵战死后将其姓名从花名册(勾簿)上划去的过程,引申为“阵亡”或“牺牲”。
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卷6,第1123页
折勾:旧指将士阵亡后,在军籍名册上勾销其名。
详细解释:
“折”意为“断、损”,“勾”指“勾销、删除”。古代军队用“勾簿”登记士兵姓名,阵亡者需以朱笔勾除,故称“折勾”。此义项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军事语境,如:
“将士折勾者,厚恤其家。”(《宋史·兵志》)
二、文书符号:删除标记
释义:在文书或账目上画“✓”或“⦻”形符号,表示作废、删除或核销。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659页
折勾:在文字或账目上画钩形符号表示注销。
详细解释:
此用法源于古代账房核账习俗,用“折勾”标记已处理的条目(如债务结清、错误内容删除)。现代仍见于手写记录,例如:
“有误处用红笔折勾,以示更正。”(《公文写作规范》)
三、用法差异说明
- 军事语境:需与“阵亡”“殉国”同现,避免歧义。
例:“此役折勾者三百余人。”
- 文书语境:需搭配“画”“标记”等动词。
例:“核对后请在末尾折勾。”
注意事项:
- 避免混淆:“折勾”易与“折戟”(受挫)、“勾销”(抹除)混淆,需依语境区分。
- 现代使用:军事义项多见于历史文本;文书义项仍用于账目、手写修订等场景。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未提供链接因纸质辞书无公开电子版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折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方向,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1.常见含义:损失(读音 shé gōu)
- 出处:源自《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陈希收军还於代州,点检兵数,约折勾一百兵人。”
- 释义:指人员、物资等数量的减损,多用于军事或统计场景。例如文中“折勾一百兵人”即损失约一百名士兵。
- 字义拆分:
- 折(shé):此处指“亏损”,如“折本”。
- 勾(gōu):通“够”,表示数量或限度。
2.引申含义:人心险恶(读音 zhé gōu)
- 结构:作为成语时,“折”指弯曲,“勾”指钩状,比喻手指弯曲成钩,引申为狡诈狠毒之心。
- 例句:如“此人行事如折勾,不可轻信”。
补充说明
- 两种解释的读音和侧重点不同,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古代文献中多用“损失”义,而“人心险恶”的用法较为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比喻。
别人正在浏览...
暗门襟傍继宝钗保洁备戒备使常常车龙出昼存本戴凭席祷祀搭撒等闲得死定从多体船二马车水烟袋方起方邵非同寻常够受柜子箍纹候吏后生鬟影忽雷驳諓諓靖恭精管击其不意侉子老奸巨滑利如沦飘毛虾泥肥沤点耙梳贫富悬殊铺头口起动器齐民轻傲任遇塞垣春胜引矢锋收叙水藏疏野速记记号堂案探抉特敕万元伪夫汙滥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