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危的意思、匡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危的解释

拯救危难。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贾谊 慷慨怀经国之术,而武夫排之; 子政 忠良有匡危之具,而 恭 、 显 陷之。”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卫主寧谓提横流,匡危不足生细民,故小节时显於艰难,大勋无纪乎廊庙。”《隋书·炀帝纪下》:“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则王道斯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危”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匡正危局,挽救危难”。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一版,1997年)收录,该词由“匡”与“危”两个语素构成:

  1. 匡(kuāng)本义指方正、纠正,引申为扶正、救助,《说文解字》释为“饮器,一曰正也”;
  2. 危(wēi)指危险、不安,《玉篇》释为“在高而惧也”。

    组合后,“匡危”指在危难时刻采取行动以恢复秩序或解救他人,常见于历史文献与政论性文本,例如《后汉书·荀彧传》中“匡危以宁”的表述。

现代使用中,“匡危”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语境,强调对重大危机的干预与解决。例如:“医者仁心,匡危救困”形容医生救治危急病患的职责。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匡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匡危”指纠正错误并解救危险的局面,由“匡”(纠正、正直)和“危”(危险、困厄)两字构成,强调在危机中采取行动以扭转局势。

二、详细解析

  1. 构成解析

    • 匡:意为纠正、扶正,如“匡正时弊”。
    • 危:指危险或困境,如“危局”“危难”。
      合起来表示通过纠正错误来化解危机。
  2. 历史出处
    该成语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如晋代葛洪《抱朴子·擢才》提到“忠良有匡危之具”,南朝江淹《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中也有“匡危不足生细民”的表述,均指拯救危难。

  3. 应用场景
    可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在危机中的行动,例如:

    • 职场中挽救濒临失败的项目;
    • 医生紧急救治病患;
    • 历史人物力挽狂澜的事迹。

三、综合释义

“匡危”的核心是“拯救危难”,既包含对错误的修正,也强调对危险局面的主动干预。其意义与“力挽狂澜”“扶危济困”等成语相近,但更突出“纠正”与“解救”的双重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现代扩展含义,可参考《抱朴子》《隋书》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背世冰牀兵费璧翣驳选常典打觔斗胆小管炎诞昭分辙福禧搆制还泞禾乃画鞞黄宁幻窅华辀浑齐僭据价值连城节敬机遘酒醴骏烈看觑恐惧门子娘子军骈矗屏匿清集罄露磬叔青玉竿瑞鹧鸪如梦如醉桑苎经散冗萐脯山雌伤疤施绯拖绿士死知己守臣睡兀绥劝损撤胎夭闛合叹恨痰火司贴配同然一辞突击无德逍遥椅细旦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