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戎蛮的意思、戎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戎蛮的解释

(1).亦作“ 戎曼 ”。即 蛮氏 。古族名。 西戎 的一支。 春秋 时分布于今 河南 颍河 上游一带。后为 楚 所灭。《左传·昭公十六年》:“ 楚 子闻 蛮氏 之乱也与 蛮子 之无质也,使 然丹 诱 戎蛮子 嘉 杀之,遂取 蛮氏 。”《公羊传·哀公四年》:“ 晋 人执 戎曼子 赤 归于 楚 。 赤 者何? 戎曼子 之名也。”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戎蛮》:“ 河南 汝州 西南有 蛮城 ,即 戎蛮子国 。 哀 四年, 楚 围 蛮氏 ,尽俘以归。”

(2).泛指四夷。 晋 张华 《命将出征歌》:“ 重华 临帝道,戎蛮或不宾。”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答彭孝廉书》:“ 吴 、 楚 、 秦 、 越 ,昔之称戎蛮者,今皆为中原腹地。”参见“ 四夷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戎蛮”一词的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可分为两种主要解释:

一、成语含义(现代用法)

基本解释:指战争和野蛮行为。由“戎”(战争、军队)与“蛮”(野蛮、粗鲁)组合而成,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缺乏文明礼貌。
例句:在批评他人举止时,可用“戎蛮”强调其粗鲁或不文明的表现。


二、历史名词(古代用法)

  1. 指古族名

    • 戎蛮是西戎的一支,春秋时期分布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一带,后被楚国所灭。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楚灭戎蛮的史实。
    • 古时亦写作“戎曼”,如《汉语大词典》提到其族名来源。
  2. 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 晋代张华《命将出征歌》以“戎蛮”代指未归顺的边疆民族;清代薛福成则用其描述古代中原对吴、楚等地的旧称。
    • 与“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概念相关,属古代对异族的统称。

三、使用区别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或《汉语大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戎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戎蛮》指的是战争中的粗野和残暴行为,一般用来形容那些野蛮、粗鲁、举止不文明的人或民族。它包含了文化素质低下、品德不端等贬义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戎蛮》的拆分部首为「戈」和「虍」。其中「戈」是表示武器的意思,「虍」是表示虎字的部首,这里是用来表达野蛮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目为9。 来源: 《戎蛮》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诗经·豳风·载驰》中的一首古代民歌里。在古代,部分勇猛好战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戎蛮」。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对于行为粗鲁、野蛮的人的称呼。 繁体: 《戎蛮》的繁体字为「戎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对《戎蛮》的写法有所变化,以「戎」字为例,古代写法如下:「戈臾」。 例句: 他的举止粗鲁无礼,真是个戎蛮之人。 组词: 戎狄、戎马生涯、蛮族、蛮荒 近义词: 野蛮、粗鲁、蛮横 反义词: 文明、礼貌、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