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黏虫的意思、黏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黏虫的解释

也叫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五色虫等。是稻、麦、高粱、玉米等的主要害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黏虫(学名:Mythimna separata)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属于我国重要的农业迁飞性害虫。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其名称来源于幼虫体表分泌黏液的特征。该虫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具有以下典型特性:

一、形态特征 幼虫体长约38毫米,头部有褐色网状纹,体背有5条纵纹。成虫前翅中央有淡黄色圆斑,边缘具黑褐色云状纹,后翅基部灰白色。

二、生活习性 具有季节性南北迁飞特性,每年可繁殖2-8代。幼虫多在夜间活动,具假死性,常群集咬食叶片,严重时可将整株作物叶片吃光。

三、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物理防治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化学防治推荐使用甲维盐或氯虫苯甲酰胺药剂。生物防治可利用赤眼蜂等天敌进行种群控制。

网络扩展解释

黏虫(学名:Mythimna separata),又称剃枝虫、行军虫、夜盗虫,是农业上重要的多食性迁飞害虫。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特征

  1. 分类地位
    属鳞翅目夜蛾科,学名为Mythimna separata

  2.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5-45mm,前翅有淡黄色圆斑,后翅边缘黑灰色。
    •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mm左右,头部褐色,背部有5条纵线(背中线白色,亚背线蓝褐色)。

二、危害特点

三、分布与习性

四、其他名称

因习性得名“行军虫”(迁移性强)、“剃枝虫”(暴食后仅留茎秆)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农业部门资料(如)或权威百科(如、6)。

别人正在浏览...

阿媛徧舞别曲必然王国参对吃劳金蠢猪刺干胆裂魂飞断缣零璧蠹民梗政二后蜂牖抚手哥本哈根根菜类蔬菜公族孤都孤独花岗岩头脑荒莱唿啦啦葫芦题家吏见微知着见微知著极量金榜九鼎一丝拒隘怐瞀跨立老蚕作茧良玉理极理心敉乱啮镞骈石前声签轴妾侍搉利杉板子扇舞渗渗什围伍攻手到拿来爽然自失曙暮辉私局提成梯磴旺壮偎亵问津文昭武穆闲僻詨讹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