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狂矞的意思、狂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狂矞的解释

古代传说中的人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太公望 曰:‘ 狂矞 也,议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狂矞"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较为特殊且带有典故色彩,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品性。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基本释义:

    • 狂:本义指狗发疯,引申为人精神失常、疯癫;进一步引申为狂妄、放纵、不受拘束、猛烈等意思。
    • 矞:本义指彩云,象征祥瑞;另一个不常用的含义通“谲”,指诡诈、怪异。
    • 狂矞:结合“狂”的放纵、不受拘束之意和“矞”的诡诈、怪异之意,这个词通常指行为狂放不羁、性情乖僻、不合流俗,甚至带有离经叛道色彩的人。它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特立独行、难以被世俗规范所约束的状态。
  2. 典故来源与核心含义: “狂矞”一词最著名的出处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该篇记载了姜太公(吕尚)治理齐国的故事。姜太公认为,对于不合作、不服从统治的隐士贤人,如果无法招揽为己所用,就必须除掉,以免他们成为民众效仿的榜样,影响统治秩序。他特别提到了两个人: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 太公望至于营丘,使执杀之以为首诛。”

    • 在这个典故中,“狂矞”和他的兄弟“华士”代表了一类人:他们拒绝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友,自食其力(耕种而食,掘井而饮),不求名利,不担任官职,只凭劳力生活。他们追求的是绝对的独立自主,彻底脱离世俗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 因此,“狂矞”的核心含义就特指这种极端避世、坚决不合作、彻底脱离社会主流价值和政治体系,追求绝对个人自由与独立的隐士或狂士。他们的行为在当时被视为狂放、怪僻、不合常理,对统治秩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3. “狂矞”并非一个描述普通狂放行为的词,而是带有特定历史典故和深刻社会政治寓意的词汇。它主要指代古代那些以极端方式(如彻底拒绝君臣关系、社会义务)追求个人独立与自由,行为狂狷、超脱世俗规范,甚至因此被视为社会异端或潜在威胁的隐逸之士。其形象象征着对权威和世俗价值的彻底叛逆与疏离。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狂矞”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通常出现在历史或哲学典籍中,其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 基本字义拆分

    • 狂:本义指“疯癫、不受约束”,引申为“放纵、特立独行”。
    • 矞(yù):古语中多指祥云或贤能之士,也可表“彩云缭绕”之象,象征超凡脱俗。
  2. 历史人物特指
    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狂矞”与“华士”被记载为西周初期的隐士。他们拒绝出仕,主张自耕自足,因不合作态度被姜太公(吕尚)诛杀,成为法家思想中“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的典型。此处“狂矞”代指有才能但不愿屈从权威的隐逸者。

  3. 引申含义
    后世文学或哲学讨论中,“狂矞”可象征:

    • 个体自由:坚持独立人格,不受世俗礼法拘束。
    • 政治隐喻:对不合作者的批判(法家视角),或对高洁之士的赞颂(道家视角)。

由于该词高度依赖上下文,若具体出处或语境不明,建议补充更多背景信息以便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白鱼赤乌巴马子瘢疻报雠雪恨剥肤椎髓步云侧背蝉吟车马如龙尘缨吃粮不管事重温旧梦代为大司徒大息灯山点酥典业放牓犯戒風占干羽轨道交通沽激国爵鹤嘴瓶诨经健存具体良因辽濊毛女洞马尾藻蜜勿泥肥农中漂薄屏声息气潜怀人理人身攻击商行讪斤山巾善秀社钱实物地租十指仓水晶盘説不来碎浪所心肃爽土工舃履宛转嵬嵬赫赫儛书纤茸泻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