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舃履的意思、舃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舃履的解释

亦作“舄履”。1.复底厚履。《晏子春秋·外篇上九》:“大带重半钧,舃履倍重,不欲轻也。”《隋书·礼仪志四》:“皇后及诸侯夫人之服,皆舃履。”

(2).即履舃。鞋的通称。 宋 柳永 《夏云峰》词:“筵上笑歌閒发,舃履交侵。”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末灰,舃履相错,日暮,墦间主客无不頽然醉倒。”参见“ 履舃 ”。

(3).犹言足下。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致位天子而归,始独得望舄履於门下。”

(4).步履。 宋 曾巩 《祭王都官文》:“ 钟山 峥嶸,下惟 江 水,昔公此临,委蛇舄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舃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1. 复底厚履
    指古代贵族穿着的双层厚底鞋,常用于礼仪场合。例如《晏子春秋》提到“大带重半钧,舃履倍重”,《隋书》也记载皇后及诸侯夫人服饰“皆舃履”。

  2. 鞋的通称
    在文学作品中可泛指鞋子。如宋代柳永《夏云峰》中“舃履交侵”描述宴席间鞋子交错的场景,明代谢肇淛《五杂俎》用“舃履相错”描绘踏青时的景象。

  3. 代指“足下”或步履
    引申为对他人的敬称或指行走动作。宋代曾巩在《祭王都官文》中以“委蛇舄履”形容步履从容,其书信中“望舄履於门下”则借指对方本人。

  4. 特殊语境含义
    需注意与形近词区分,如“鵕履”为另一成语,喻指趋炎附势(与“舃履”无关)。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证,可通过《晏子春秋》《隋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查阅详细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舃履的意思

舃履(tuō lǚ),意为蹒跚行走。它可以形容人行走步伐不稳,步履蹒跚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舃履的部首是⻟(food),总共包含14个笔画。

来源

舃履是由“舃”和“履”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舃”是独体字,属于“刀剑部”;“履”是独体字,属于“屯部”。两者结合,表示人行走不稳的样子。

繁体

舃履的繁体字为「踔履」。

古时候汉字写法

舃履的古时汉字写法和现代写法相同,没有变化。

例句

他因为受伤,走起路来总是舃履不前。

组词

舃步(tuō bù):蹒跚行走的步伐。

履行(lǚ xíng):实施、执行。

近义词

蹒跚(pán shān):行走不稳,摇摇晃晃。

跛行(bǒ xíng):因腿脚残疾而行走困难。

反义词

轻盈(qīng yíng):轻松、灵活地行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